三国第一美人甄宓,中山无极(今河北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貌美惊若天仙,还多才多艺。甄宓成年后被大将军冀州牧袁绍看中,许配给次子袁熙为妻,亦称甄夫人。后来袁熙出任幽州刺史时,把甄夫人留在冀州照顾家母刘氏。曹操有霸占人妻的嗜好,对甄宓的美貌早有所闻。后来便演绎出父子三人同追三国第一美人甄宓的历史闹剧。
据《文昭甄皇后传载》: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袁绍轻敌,在官渡之战中败于曹操,郁闷成疾,不久病死。建安九年(公元204),曹操乘冀州兵力薄弱,出兵攻占邺城。曹操想得到美人甄宓,派卫队飞奔袁府,却发现早有曹丕的卫队把守。近侍只好报知曹操,说曹丕已经守住了袁府。曹操大怒,忿忿地说:“吾这次攻打邺城,就是为这甄宓!”
再说曹丕先下手为强,夺得甄宓后又拜见曹操,一见面便乖巧地请求父亲把甄宓赏赐给他。曹操无奈,只好答应,“随命丕纳之”。甄宓便成了曹丕侧室。曹丕这年19岁,而甄宓这年24岁,比曹丕大5岁。
曹丕之弟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颇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援有官职征战在外,曹植遂得以与甄宓朝夕相处,进而生出一段情意。后曹植与曹丕陷入立嗣之争,立嗣的较量中,才子曹植及其同党遭到惨败,也祸及甄宓。曹丕遂生恨意,逐渐冷淡甄宓。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曹操病逝,曹丕继位。取汉献帝宫中郭氏、李氏为嫔妃,二妃受宠,甄宓失意,有怨言,作《塘上行》,其中的“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曹丕读后,觉得甄宓对曹植旧情未消,大怒,甄宓因诗种下杀身之祸。
十月,曹丕迫汉献帝禅位,废汉自立,国号魏,为魏文帝,定都洛阳。黄初三年(公元222),曹丕册立郭姬为皇后,令甄宓之子曹睿奉郭皇后为母。甄宓封为妃,于次年蹊跷而死,终年38岁。据说甄宓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甄宓生的太子曹睿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宓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曹丕有意将甄宓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文思飞扬,写了千古名篇《感甄赋》。以洛水女神来形容甄宓的美貌:“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曹睿登基后,认为原赋题目露骨不雅,遂改为《洛神赋》。
曹魏黄初七年(公元2226年)五月,曹丕病死,曹睿继位为魏明帝,追谥其父曹丕为”高祖文皇帝“,追谥其母甄宓为“文昭皇后”。
太和四年(公元230)十一月,曹叡感到母亲甄宓的陵墓过于低矮简陋,诏令在邺城修建文昭皇后寝庙。并委派甄宓的侄子甄像以兼职太尉的身份,持皇帝节杖到邺城,祭告土神,改葬生母甄宓于朝阳陵。
关于甄宓的死因,一直是个历史之谜,史书上就有截然相反的两种说法。一是以《魏书》为代表的病死说,一是以《魏志》为代表的赐死说。但认同赐死者居多,据说,甄宓在郭姬的谗言下,被曹丕赐死,还下旨:“及殡,令披发覆面,以糠塞口。”在安葬时,令其长发披面,口塞谷糠。意思是让她无脸见阎王,无法到阴间告状。
《魏略》记载:曹睿登基后,恼怒郭太后献计逼死母亲甄宓,于是,逼杀了郭太后,死后对她并无大殓,且使其尸体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如当初甄宓死状。(秦晋)
博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