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刘的自古以来,头等人才极多;刘邦、刘秀、刘牢之、刘仁轨、刘基、刘铭传,等等,不胜枚举。这许多位,都不是早期的、遇到诸葛亮以前的刘备所能望其项背(文人如刘勰,其造诣也是文章理论家中首屈一指的)。
其实,光荣仍旧是属于刘备的,别的将军不曾肯屈尊,去找一个二十几岁的小才俊,而且不曾存过物色人才的心;他刘备舍得三顾茅庐,这便是了不起。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诸葛亮每个时代都有,刘备不是每个时代都有。
这是后话,留待他们俩见面之时,我再加以详叙。
单就他徐州被吕布偷了以后,竟然肯向吕布投降的一件事而论,刘州牧这一种能屈能伸,不怕人笑的作风,也说得上“很不平凡”四个字了。
区区感觉到惋惜的一点是:每到吕布对他不能放心,终于把他从小沛赶走,他不去投奔别人,偏去投奔曹操。
曹操打过陶谦,曹操曾经在郯城跟他对垒;去投奔曹操,不又是一次峴舰事件么?
也许,他不是专诚去许县的。事实是,他在(河南商丘之南的)梁国,与曹操相遇。他本该在遇见曹操之时,给曹操迎头一刀,这叫做“仇人相遇,分外眼红”。结果,不仅不曾交手,反而成了暂时的知己。我看,言归于好,可能是曹操主动。曹操这个人,从头到尾,是把眼光射在全国的局势之上的,很喜欢收天下之人才为己用,而且极擅长招降纳叛,绝不会计较刘备之曾经在郯城和他对过垒,并且很高兴刘备之已经和那偷过他的兖州的吕布,结了深仇。
反过来说,刘备主动去找曹操,也不是不可能。为了报吕布的仇,为了夺回徐州,不找曹操,找谁?
袁绍离得远。而且袁绍也是曾为敌人的。
在刘备的几个敌人之中,最对得起刘备的要算是曹操了,虽则于消灭吕布以后,没有把徐州还给他(这一点,我们怪不了曹操。曹操志在统一全国于自己所主持的汉朝政府之下,无法容许像刘备这样的雄才重占徐州。倘若刘备在许县执政,也不会让曹操官居徐州之牧的)。
除了徐州牧以外,刘备想要什么官职,曹操皆能予以同情的考虑。刘备开口了没有,我们不知道。我们所知道的,曹操一见刘备,就用献帝的名义,任命为豫州牧。外且,刘备也真的就了职,到了任(他在任中,保荐了豫州汝南郡一个姓袁名谭的作“茂才”。这袁谭,是袁绍的长于)。
刘备在建安三年九月,跟随曹操去徐州打吕布,在十月间获胜;又跟随曹操回许县,享受曹操对他“出则同舆,坐则同席”的礼遇,被曹操以献帝的名义拜为“左将军”。不过,豫州牧的官位却没有了。
把刘备的豫州牧免了,留他在中央当一名位高而权不重的左将军,这是曹操的“败笔”。曹操究竟还不算太知人。像张辽、张郃之流,能当上一名中郎将与偏将军,就很死心塌地。刘备呢,不是张辽、张郃之比,也不是名位略胜二张一筹,就会十分满足的。
要把刘备笼络、羁摩,或甚至收为己用,曹操必须对刘备推心置腹、共成事业。这事业又必须以匡扶刘家的汉朝为主,不能名为刘家,而实际上是曹家的一种名存实亡的局面。
问题在于曹操,不在于刘备。刘备在当时没有自己当皇帝的念头,也没有自己当丞相的念头。倘若曹操能叫刘备相信,真在复兴汉朝,同时又让刘备坐仅次于丞相的第二把交椅,刘备便不会有其后串同董承,阴谋推翻曹操的事。作者:黎东方
博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