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党历来重视知识分子。特别是在“文革”结束前后,邓小平为科技界的拨乱反正和科学家的地位做了大量工作。
胡耀邦弄来了液化石油气瓶
“文革”中,作为“臭老九”的知识分子几乎全部被打倒,“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谬论流行一时。
1975年始,邓小平在全国开展全面整顿。其中,科技界是他花大力气狠抓整顿的领域。 1975年7月,他调派尚在湖北“五七”干校劳动的胡耀邦、李昌和王光伟到中科院工作,以加强领导。胡耀邦来到中国科学院后,立即投入邓小平布置的“全面整顿”之中。
胡耀邦清楚,要把整顿工作落到实处,除了要抓鼓劲的工作,还必须为知识分子扎扎实实地解决实际困难,力量在细节之中,措施不是空话。他提出要解决中科院知识分子的“五子”问题――房子(缺房住)、妻子(两地分居)、孩子(入学入托难)、票子(工资太少)、篮子(忙于刻苦钻研,常常没时间摆弄煤球炉烧饭烧菜),并亲自出面多方联系,很快就为每个家庭弄到了一个液化石油气瓶。
邓小平拍了桌子
1975年8月1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中科院存在的问题,胡耀邦写出了《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又称《汇报提纲》。提纲全面反映了当时科技界的真实情况,恢复了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做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的正确论断,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除了指导修改《汇报提纲》和各种具体的指示外,邓小平还曾为知识分子问题拍桌子。当时,中科院学部委员、著名的半导体专家黄昆,在“文革”中被迫改行去车间搞生产,他很苦恼。正巧此时胡耀邦奉邓小平之命来中科院搞整顿,找到他去参加座谈会,反映意见。黄昆说,一个科学家,搞科研只能坚持业余时间搞,平时要参加车间的劳动,他对此很不理解。胡耀邦向邓小平汇报此事时,邓小平听了拍了桌子,说,有个搞半导体的,叫黄昆,是个老科学家,北大叫他改行,教别的。周荣鑫(时任教育部长)你查一查,为什么不叫他搞本行?我是三天前知道的。全国知名的人,就这么个遭遇。为什么不叫他搞本行?北大不用他,可分配到科学院半导体所当所长,给他配党委书记,配后勤人员。邓小平的这番话,使处于困境中的许多科技人员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邓小平被再次打倒后,科技界的整顿也停了下来。
自告奋勇管科学和教育
1977年7月下旬,刚刚复出工作的邓小平主动要求分管科技教育工作,他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 “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听取意见。中科院由副院长方毅选定了出席人员的名单,并事先在中科院范围内召开了一周的座谈会,每天都把座谈会的情况向邓小平汇报。
“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江苏厅举行。参加会议的有33位老中青科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还有教育部、科学院和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负责同志。邓小平身着白衬衣、绿军裤,脚蹬黑布鞋来到会场。会议第一天,开了一个带有预备性质的会。邓小平同科学家们自由交谈。他说:“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必须从科学教育入手,所以中央、国务院讨论分工时,我自告奋勇管科学和教育,中央也同意了,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就从科学和教育着手,我这次主要是听听大家的意见,向大家学习。”他要求参加会议者畅所欲言,有什么好的意见都讲出来。他还宣布座谈会由方毅主持,他有时间就到,没有时间就到不了,不可能都到,但是座谈纪要是肯定要看的。话虽这么说,可是5天的会议他一天也没缺。
8月8日,邓小平在发表了著名的 《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讲话。在这篇讲话中,邓小平提出了许多当时无人敢触动的问题:第一是提出重建国家科委,第二是恢复高考。
我国知识分子由此扬眉吐气,科技事业由此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宽广大道。来源老年生活报 作者 吴跃农
博主推荐: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