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在毛泽东亲自授衔授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0位元帅中,只有徐向前是唯一的北方人,也是唯一由张国焘一步步扶起的。长征途中。当时,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的军事总指挥。当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阴谋暴露后,党中央率红一方面军连夜北上,陈昌浩询问徐向前:打不打?徐向前愤然说道:“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从而避免了一场悲剧,从此也开始了他与毛泽东的伟大友谊。
徐向前对毛泽东充满了无限崇敬之情,在他一生中,始终维护毛泽东的领导。毛泽东对徐向前的人品极为赞赏,对他指挥作战的能力十分推崇,数次赞扬。经过“文化大革命”,毛泽东对徐向前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在林彪败逃后,毛泽东握着徐向前的手,连声说:“好人,好人。”
“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广大红军指战员兴高采烈,无比兴奋。但是,张国焘见中央红军的数量不及红四方面军的一半,于是个人野心恶性膨胀,先是以种种借口向中央争兵权,继之又公开反对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后来,党中央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适当满足了张国焘的部分权力要求,同时摆事实讲道理,终于说服张国焘,使之同意红军北上了。8月初,为执行《夏洮战役计划》,中革军委决定:红一、红四方面军混合编组,分左、右两路北上。左路军由红四方面军的第九、第三十一、第三十三军和红一方面军的第五、第三十二军组成,由朱德、张国焘(此时已任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和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右路军由红一方面军的第一、第三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的第四、第三十军组成,由红军前敌指挥部(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参谋长叶剑英)率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随右路军行动。
8月20日,中央政治局在毛尔盖举行扩大会议,讨论战略方针和夏洮战役的作战行动问题。出席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博古等。徐向前列席会议。毛泽东首先发言,提出到夏河流域后,红军主力应向东,向陕甘边界发展,不应向黄河以西发展。夏洮战役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得到洮河流域的东岸,将来向东大发展时,后方应转移到甘肃东北与陕西交界的地区去。
讨论时,徐向前和陈昌浩公开表示完全赞成毛泽东的意见,并列举了一些理由。毛泽东认真地听着,显然十分高兴。在张国焘闹着要向南、向黄河以西走的情况下,徐向前和陈昌浩公开支持毛泽东的意见,这是很难得的。
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会后,右路军作为打通北进通道的主力,踏上了征服大草地的艰难途程。红一军团先行,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等,再后是四军和三十军,彭德怀率红三军团殿后。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随三十军行动。经过五天艰苦行军,四军和三十军通过了茫茫草地,于8月下旬到达班佑地区。这时,中央纵队和红一军团也抵巴西;红三军团仍在行进途中。巴西、班佑地区有寺庙和民房,有粮、有水、有牛羊,对于刚从草地过来的红军右路军来说,简直是到了另一个天地。
距离班佑100多里的上、下包座,是通往甘南的战略要地,由胡宗南的一个师驻守。迅速占领包座,打开北进甘南的通道,是摆在右路军面前的紧急任务。
鉴于红三军团还未走出草地,红一军团在长征中减员太多,徐向前向毛泽东提议,攻打包座的任务,由四方面军的红四军和红三十军承担。这一建议得到了毛泽东的批准。
8月29日,徐向前命令部队对上、下包座发起攻击,一举歼灭胡宗南的一个师,俘敌800余人,毙伤敌师长以下4000余人,缴获长短枪1500余支,轻机枪50余挺,缴获粮食、牦牛、马匹甚多。这是两军会合后的第一个漂亮仗,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十分高兴,对徐向前大加赞扬。在毛泽东心目中,徐向前不愧是一位出奇制胜的战将。
北进通路打开了。这时,张国焘却带左路军迟迟不动,并借口地理、气候、粮食等条件困难,以种种理由推迟过草地的行动,妄图改变北进方针。
毛泽东把徐向前和陈昌浩请去,和他们一起研究如何做好张国焘的工作。毛泽东问徐向前:“你说说怎么办好?”徐向前再次表示支持北上的意见,说:“如果他们过草地困难,我们可以派出一个团,带上马匹、牦牛、粮食,去接迎他们。”毛泽东说:“这个办法好,一是发电报催,二是派部队接,就这么办。”当即,以毛泽东、徐向前、陈昌浩三个人的名义,向张国焘发出电报。同时,徐向前给右路军的红四军第三十一团发出命令,要他们准备粮食,待命出发,去接迎左路军。
哪里知道,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决心已定。尽管党中央、毛泽东和徐向前反复劝告,要他率领左路军北进,但他仍执迷不悟。
9月8日,张国焘发电命令陈昌浩、徐向前率右路军南下。先看到电报的陈昌浩征求徐向前的意见,徐说:这样重大的问题,不向中央报告不行,你还是跑一趟吧!于是,陈昌浩赶到毛泽东驻地,讲了张国焘的电报精神。当晚,陈昌浩电话通知徐向前到周恩来住处开会,参会者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王稼祥、陈昌浩、徐向前。会上,毛泽东念了会前拟好的要张国焘执行中央北进指示的电文,要陈昌浩和徐向前表态。陈表示,同意电报内容,力争左右两路军一道北上;如果不成,是否可以考虑南下?徐表示,同意中央意见,对南下问题考虑不成熟,没有表态。于是,中央即以参会七人的名义致电左路军北上。
9日晚,毛泽东来到徐向前住处。在张国焘不执行中央命令,又连电催促徐、陈南下之时,他已知陈昌浩的态度,现在他要亲自看看徐向前的态度。
毛泽东比较着急,没有进屋,就在院子里和徐站着谈话。毛泽东问:“向前同志,你的意见怎么样?”
徐向前此时的心情十分复杂,他既不愿意离开党中央和毛泽东,又不想离开他一手创建起来的红四方面军。他后来回忆说:“我的内心很矛盾。一方面,几年来自己同张国焘、陈昌浩共事一直不痛快,想早点离开他们。两军会合后,我对陈昌浩说,想去中央做点具体工作,的确是心里话,我是左思右想盘算了很久,才说出来的。另一方面,右路军如单独北上,等于把四方面军分成两半,自己也舍不得。四方面军是我眼看着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大家操了不少心,流了不少血汗,才形成这么一支队伍,真不容易啊!分成两半,各走一方,无论从理智还是感情上说,我都难以接受,这也许是我的弱点所在吧。”
“两军既然已经会合,就不宜再分开,但如把四方面军分成两半恐怕也不好。”徐向前当着毛泽东的面,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
毛泽东见徐向前是这种态度,再没有说别的,要他早点休息,遂告辞而去。
当天24时,张国焘电复陈昌浩、徐向前,并转中央,再次明确表示反对北进,坚持南下。这时,陈昌浩改变了态度,同意南下。徐向前不愿把红四方面军的部队分开,也只好表示同意南下。陈昌浩去中央驻地反映他和徐向前的意见,挨了一顿批评。于是,党中央当即决定,单独率领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北上了。徐向前后来回忆说:“第二天(9日)凌晨,我们才知道。那天早晨,我刚刚起床,底下就来报告,说叶剑英同志不见了,指挥部的军用地图也不见了。我和陈昌浩大吃一惊”;“发生了如此重大的意外事件,使我愣了神,坐在床板上,半个钟头说不出话来。心想,这是怎么搞的呀,走也不告诉我们一声呀,我们毫无思想准备呀,感到心情沉重,很受刺激,脑袋麻木得很”。
中央红军已经单独北上了。右路军中的红四方面军忙乱起来,又是电话,又是议论,其前沿部队中有人不明真相,打电话向徐向前、陈昌浩请示:“中央红军走了,还对我们放了警戒,打不打?”
接电话的陈昌浩问徐向前:“怎么办?”在这严峻关头,徐向前严厉地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说完,他又马上补充了一句:“叫他们听指挥,无论如何不能打!”
徐向前在关键时刻的这几句话,字字千钧,表现了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对党和红军团结的珍视,表现了对毛泽东的信任。他以高度的党性原则精神,坚持真理,顾全大局,稳住了阵势,避免了一场灾难,维护了红军的团结,保护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安全。事后,徐向前说:“陈昌浩不错,当时完全同意我的意见,作了答复,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他是政治委员,有最后决定权。假如他感情用事,下决心打,我是很难阻止的。在这一点上,不能否认陈昌浩同志维护团结的作用。”党中央和毛泽东率右路军中的中央红军北上后,越走越远,徐向前夜不成眠。他想到党和红军的前途,想到与中央红军会师后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同志的相会和友情,不禁暗暗哭了一场。
9日晚上毛泽东来找他,他没有明确表示跟党中央一起走,没有和中央领导共同北上,而执行了张国焘的南下命令。到了晚年,他还认为“犯了终生抱愧的错误”。
徐向前对于这段历史一直铭刻在心。他后来说:“‘吃一堑,长一智’。我对毛主席的远大战略眼光和非凡气魄,是经过南下的曲折,才真正认识到的。”
博主推荐:
文革中被当众开膛剖肚著名女演员(照片)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