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枫、关露、张露萍、沈安娜、黄慕兰、赵幼芷……她们都是潜伏在敌人心脏的红色女间谍,在特殊战线上取得了辉煌战果。特殊的使命也让她们长久以来沉寂在历史的角落里。她们是英雄、无坚不摧的战士,同时也是有血有肉有丰富情感的女性……
朱枫:朱家四小姐与她的“梅郎”
1927年,22岁的朱谌之依从父母之命,远嫁沈阳,做了奉天兵工厂一位镇海籍中年技师陈绶卿的继室。她很快胜任了继母的角色,并生下女儿陈沈珍(后改名为朱晓枫)。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这一大家子逃回老家镇海,陈绶卿一夜之间得了霍乱,撒手西去,不到三十岁的朱谌之成了寡妇。
在抗日的洪流中她嫁给了自己名义上的外甥
守寡的朱枫在家中开起私塾,教族里的晚辈。那段岁月,她更像是“民国版的李清照”,但真正让她投身革命的,却是生命中的一段爱情。
南京作家冯亦同在《朱枫传》中记述:寡居七年之后,她竟然被她的那个名义上的外甥热烈地爱上了。叫朱晓光的男子,是朱枫开私塾时教过的少年。他们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不过是名分上的舅妈与外甥,但这已经够惊世骇俗了。
他们一起参加抗日宣传队,上街散传单,救护伤员,表演抗日剧目。憔悴的少妇变成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巾帼,才华横溢,英姿飒爽。于是,热血男儿一发而不可收地爱上了她。
“这一段超乎寻常的恋爱关系,如果没有时代洪流的裹挟,将成为离经叛道的‘鸳鸯蝴蝶梦’。壮怀激烈的年纪与浴血奋斗的时代,有一个从身心直至灵魂的女性作为寄托和引领,人生无憾。晓光从朱枫身上汲取力量,朱枫从久违了的青春中回忆了当年的纯真进取、慷慨激昂。”作家王旭峰如此评述。
朱家三兄弟彼此以“松、竹、梅”相称,朱晓光是为“梅君”。后来,朱枫一直称她的爱人为“梅郎”。
出狱后她立刻就去买时装烫头发
为的是消除敌伪的怀疑
1937年,朱枫、朱晓光夫妇从镇海到达武汉,在中共领导下的新知书店工作。他们已经有了爱情结晶:一岁的儿子朱明。
朱枫假借妹妹婆家的名义开了一间大乐童装店。表面上,她是一个极善经营的成功浙商,“穿阴丹士林旗袍,留短发,十分精干”。暗地里,童装店是地下党的商业机构,负责筹措革命经费。
朱枫的同父异母妹妹与妹夫一直为国民党中统工作,朱枫便利用这层关系搜集情报,“很多情报都是在麻将桌、饭局上传递。”
1944年,朱枫被日本宪兵队抓捕,她非常机智,也很镇定,在没有暴露身份的情况下得以释放。朱枫的外甥女、著名医学专家顾倬云回忆:一出狱,朱枫立刻就去买时装,烫头发,以“掩护身份,解除敌伪怀疑”。
她三次进出上饶集中营
奇迹般地营救出丈夫
1941年夏,朱晓光随新四军遭遇“皖南事变”,被关在上饶集中营。朱枫化名周爱梅,以“周小姐”的身份,凭借上层人脉进入集中营探监。她摆出富家女的姿态,出手阔绰,打扮时髦,探访都由集中营的领导亲自接待。
“特务们围站着,朱枫一个人坐着,谈笑风生,讲抗战后期大后方交通闭塞、盗匪横生,又说若是没点钱和势,简直别想去重庆。还送来了大量的奎宁等药品和食品。又以指导员(指特务)名义假意要我悔过自新,我们使眼色和语气,明白对方的用意。”多年后,朱晓光写文章回忆当时情景,他满怀感佩地称妻子是他的“护法韦驮”。
其时,朱晓光身患疟疾,脸上长疮,备受折磨。朱枫看在眼里,却要将对丈夫的思恋、担忧、焦虑、紧张的情绪,统统隐藏在若无其事的表情背后,一边心如刀绞,一边却与看守谈笑风生。她知道那些人的软肋在哪里,便前后三次进出上饶集中营送钱、送物、送药,让看守人员对朱晓光刮目相看,把他当做一个不知世事、大有油水可捞的富家公子,由此放松了警惕。
次年春,朱晓光越狱成功,由朱枫掩护从浙南山区绕道大后方返回上海。
“我们的后半生该有了快乐。”
夫妇俩的通信真挚深情而乐观
很长一段时间,朱枫一家人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1945年朱枫秘密入党,加入华中局在上海的贸易和情报部门。女儿朱晓枫回到母亲身边,度过了一段最长最温馨的时光。
次年夏天,朱枫送朱晓枫去解放区,谁都不会想到,母女就此永别。“母亲给了我一块金锁片,让我需要的时候,就掐下来一点,以备急用。不过我们一去解放区就发现不用钱,没几个月我就把这个锁片捐了。”
朱晓枫对母亲最后一个记忆中的镜头是:“我站在吴淞口,一艘很小的船头上,跟母亲挥手,我特别开心,母亲也是。”
1948年秋,朱枫到香港工作,主要任务是陪伴民主党派和文艺界知名人士回归大陆。由朱枫继女陈宜带大的儿子朱明已经十来岁了,也来到香港,和朱枫共度了一段岁月。朱明这才知晓,亲生母亲原来是这个他称为“外婆”的人。
那也是朱枫、晓光夫妇最渴望团圆的日子。1949年5月上海解放,朱晓光留下来筹建新华书店,一家人翘首盼望朱枫归来。朱枫又何尝不是,她给“梅郎”写下不少情感细腻、真挚的信件:
“我常常想起霞浦路吃茹粥,五岱洋种菜挑粪,嘉陵江畔月黑风高的晚上,你从安乐旧木桥边候我,在集中营探访时的感觉和宪兵队出来后你对我的感情……是那样温情的……”
而朱晓光回信则说:“我们的后半生该有了快乐。”
可是谁也没有料到,朱枫没有回上海,而是去了台湾。
1950年,“中共间谍第一案”轰动台湾。吴石、陈宝仓、聂曦、朱枫四名中共潜伏人员壮烈牺牲。
关露:终未能与情郎幸福结合
电视剧《旗袍》的原型之一就是关露
关露(1907-1982),原名胡寿楣,在上世纪30年代,她和潘柳黛、张爱玲、苏青并称“民国四大才女”。关露最有名的作品要数电影《十字街头》的插曲《春天里》,“春天里来百花香,郎里格郎里格郎里格郎,和暖的太阳在天空照,照到了我的破衣裳……”这耳熟能详的歌词就是关露写的。
1932年关露入党,1939年受组织派遣,打入极司菲尔路76号汪伪特工总部,策反特务头子李士群。今年很火的谍战剧《旗袍》,就是利用了关露的这段经历。电影《风声》的同名小说,据作者麦家说,写作灵感也是来源于这位从才女到“汉奸”的红色女谍——关露。
才女、汉奸、特工,三个身份纠缠了关露一生。
初恋时她浪漫单纯
而对方却伤透了她的心
关露是一个人生经历坎坷的人,幼年丧父,母亲又在她15岁时病逝。18岁她带着妹妹逃婚到上海,在进步人士刘道衡的关怀下,关露后来入读南京中央大学。在玄武湖畔,她和英俊浪漫的学长刘汉卿坠入情网。刘汉卿带她去美学家宗白华家里参观,关露萌发了和爱人一起出国深造的念头。
但这场初恋的结局是丑陋的。刘汉卿一出国,就陷入一场三角恋,最后竟不能自拔,自杀于外国。在他心里,关露早就成为过去时。这对感情丰富的关露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此时有一位叫常任侠的男人,向关露抛来爱情的橄榄枝。常任侠是著名艺术考古学家,他专门为关露写过一首词《冰庐琐忆》:“颀长玉立,秀眉隆准,华服高履,体态盈盈”,刻画出关露年轻时的美好姿容。
她爱上了一位成熟稳重的革命者
王炳南是关露的第三段爱情。
王炳南是我国杰出的外交家,“西安事变”的策划者,抗战期间周恩来的秘书。他原本有一名德国妻子王安娜,1938年,关露为躲避战火,曾借住于这对夫妇空出来的房子里。
王安娜后来这样描述:关露确实是个值得信赖的女孩子,不过,她的心肠太软,每受人之托,总不愿说个不字。1939年初,我回到上海一看,家里住满了人,那都是她在战争中无家可归的朋友。求她收留暂住,她没有拒绝。谁知这些朋友又把自己的亲戚朋友领来,逼得关露只好住进屋顶下的阁楼里。
关露善良、认真、坚强、可爱,怪不得王炳南在认识之初,就对她颇有好感。而王炳南曾组织农民进行抗粮抗税斗争,做过陕西乾县第一位党支部书记,又出国留过学,关露对他也非常敬慕。
两个三十多岁、离过婚的人,少了少年人的那份激情,彼此间更多的是稳定成熟的情感。
情势所迫
两个爱着的人不得不牺牲爱情
没多久,关露接到潜伏命令,不得不与王炳南告别。王炳南送给她一张照片,背面写着:你关心我一时,我关心你一世。而关露则将诗集《太平洋上的歌声》送给他。此后,他们靠书信寄托心中的情意,也是这份温情,让关露在孤独的上海滩获得一丝慰藉。
终于等到抗战胜利,关露回到苏北解放区,她马上给分别六年的王炳南写信。王炳南正在重庆周总理身边工作,一次他准备坐飞机去接关露,定下终身,但就在临上机前,被邓颖超拦下了。
理由是这样的:关露是个好同志,但由于她的这段特殊经历,在社会上已经造成不好的名声,群众以为关露是文化汉奸,而你又是长期搞外事工作的,群众都知道你是共产党员,如果你们两个人结合,将会在社会上产生不好的影响。
王炳南只能无奈服从。
收到王炳南的绝交信,关露的精神世界一下子塌了半边。她不清楚自己错在哪里。这位曾经很浪漫的女诗人封闭了感情世界,从此再也没有恋爱过。
平反后她自杀身亡
爱人向她的遗像深深鞠躬
关露的下半辈子是凄苦的。1955年,因为受潘汉年的错案牵连,她两度入狱。在监狱里,她读《红色娘子军》的剧本,对洪常青与吴清华不曾相爱,她深感遗憾,认为:自古英雄情义重,常青焉不爱清华。
在最孤独的时候,她的怀里只揣着王炳南的一张照片。照片的背面是她写的两句诗: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我独痴。
坐牢让她患上了轻度精神分裂症。1980年5月的一天,关露突然中风倒地,不省人事。抢救过来之后,她整个手连笔都拿不了,形同废人。
1982年,潘汉年得到平反,关露也等来了“关露同志的平反决定”,首次澄清关露是由党派往上海做情报工作的。之后没几天,她在家里吞食大量安眠药自杀。临死前,陪伴她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是放在枕边的塑料娃娃。
新中国成立后王炳南任外交部副部长,关露从未与其会面。关露死后,因为是自杀,没有追悼会,没有悼词,只有几个朋友向其告别。有人注意到,王炳南来了,向关露的遗像深深地三鞠躬……
张露萍:新婚仅两个月她就离开爱人去敌台潜伏
张露萍(1921-1945),四川崇庆县人(今崇州市),原名余家英,16岁奔赴延安,改名黎琳。新婚仅两个月,她就告别丈夫李清,打入军统电台,化名为“张露萍”。
当时的她不能向丈夫说明自己的任务,不能写信,更不能见面,两人的联系就此中断了。几个月后,有人从重庆回来告诉李清,说看见黎琳挎着国民党的军官在大路上走。李清虽然不相信,但心中还是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两人从此失去音信。
1940年1月,一封神秘的信件转交到李清手中,信封上是熟悉的笔迹,而信封里没有只字片语,只有一小袋李清爱吃的水果糖。
1940年3月,张露萍被捕入狱受尽酷刑。1945年7月14日,张露萍在国民党息烽集中营英勇就义,年仅24岁。45年后,李清伫立在张露萍的烈士墓前,这才第一次和妻子重逢了。
沈安娜:和丈夫假扮情侣 传递情报
沈安娜(1915-2010),江苏泰兴人,中共最杰出的秘密情报员之一,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20岁打入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为党搜集情报。后打入国民党核心,经常是蒋介石讲话,沈安娜记录。
最开始,沈安娜将情报用特殊药水写在信纸背面。党组织派华明之到杭州取情报。华明之和沈安娜有时在茶室里会面,有时装扮成情侣在西湖碰头。1935年秋,经组织批准,沈安娜和华明之在上海举行了婚礼。
幸运的是,这对夫妻从谍报生涯中得以全身而退,并一直相伴到老。
黄慕兰:利用上海滩大律师夫人的身份干革命
黄慕兰(1907—),湖南浏阳人,名门闺秀。18岁时不满丈夫吃喝嫖赌,毅然逃婚。20岁时嫁给革命家宛希俨,两人简单地做了登报启事,由董必武召集一个小聚会而结婚,开一时风气之先。孩子出生才三天,宛希俨就被调往赣西南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4个月之后牺牲。
她的第三任丈夫是新任的中央委员贺昌,经周恩来批准,两人秘密结婚。不久,贺昌调往中央苏区,1935年牺牲。黄慕兰一直要求去苏区,但未被批准。
第四次,她嫁给了上海司法界的名门望族、大律师陈志皋。这次是标准的上流社会婚礼,由蔡元培、沈钧儒和柳亚子等名流证婚。利用豪门女主人、银行家和大律师夫人的身份,黄慕兰机智地营救过周恩来、关向应;组织过香港名人大撤退;策反过蒋纬国。作家茅盾和郭沫若的作品中,都隐约有她的影子。
新中国成立后她被打成“反革命”,“文革”中惨遭迫害,被监禁了18年。老人现在已经104岁,生活在杭州。
赵幼芷:假扮摩登小姐潜伏在淞沪警备司令部
赵幼芷(1923—)。1947年,24岁的赵幼芷和三个姐妹以打字员的身份潜伏到淞沪警备司令部,并一直坚持到解放,她们被称作是打入敌人心脏的“四千金”。
警备司令部环境复杂,赵幼芷以时髦小姐的作风现身:爱看电影,讲究服饰,容易接近,有点爱管闲事好打听。但她打字速度快,差错少,不久便取得了信任。拿到要打的文件,她总是先设法抄写后送出去再打字。有时借打错为由,把打完的文件扔进纸篓。有些重要文件被监视着打字,就强记默写。
女打字员还要和男特务巧妙周旋,跳舞、搓麻将、逛街、看电影都是常事。遇到纠缠,赵幼芷就拖上女伴,两人寸步不离,使男特务无机可乘。另一方面,她娟秀的字迹,让负责传送情报的地下工作者陈关通心生爱慕,1952年,两人结为终身伴侣。(本博客所有内容均经过博主福宁客精心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