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5月,又是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季节,飞天的梦想让新中国的领袖们望着天空思考着中国航天的未来。
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挥动着巨人之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毛泽东还形象地说:“鸡蛋大的我们不放,要放就放它个两万公斤的!”伟人的气魄赢得了满场热烈的掌声。
毛泽东指的“鸡蛋大的”东西,是美国在这年的1月份发射的那颗8.2公斤的圆柱体,这是人类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而在这之前,1957年10月,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放卫星”是国家实力的体现。新中国百废待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昭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之后,又发出了向太空进军的号令,态度明确积极。7月1日,他在诗里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表达了他对宇宙太空的奇特想象。10月,毛泽东在钱学森的陪同下观看了运载探空火箭模型、高空探测仪模型以及中国空间技术发展早期的设想蓝图。12月底,这位颇具浪漫气质的领袖又写出“人类而今上太空,但悲不见五洲同”的诗句,人们可以感受到“上太空”这件事对毛泽东的触动。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之后,中国科学院立即把研制人造地球卫星列为当年第一项重点任务,代号“581”任务。他们成立了以力学所所长(兼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编制研制人造卫星规划和业务领导,其中包括赵九章、郭永怀、陆元九等著名科学家和年富力强的屠善澄、魏钟铨等人。不久,又派出由赵九章、杨嘉墀、钱骥等人组成的“高空大气物理代表团”到苏联考察,希望学到苏联的经验。
但是,专家们在苏联待了70天,连卫星的影子也没看到。“靠天、靠地靠不住,发展人造卫星,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这是此次中国代表团最大的收获。
1959年,中国经济情况恶化,“三年自然灾害”让中国许多百姓忍饥挨饿。中国空间技术的发展必须有所取舍,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邓小平分析了国内经济和科技形势,按照科学规律,对卫星发展战略作了精辟的指示:“现在放卫星与国力不相称,要调整空间技术研究任务。”于是,中国科学院调整任务收缩机构,把研究重点转到搞探空火箭上来。在“581”启动后的7年间,中国的卫星技术在能源、温度控制、天线、测控、结构分析、总体布局等方面相继取得了可贵的研究成果。(摘编自《中国人物传记》)
推荐阅读:
国军抗日第一猛将因何投降日本
唯一跟着中国人一起抗战的日本美女(图)
毛泽东安插在林彪身边的一个线人是谁
中南海舞会上高贵的江青(照片)
两度刺杀蒋介石的日本风流女间谍是谁?
志愿军情报参谋揭秘毛岸英牺牲真相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