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福宁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022

曾折服日寇的美女特工缘何惨死狱中

$
0
0

“一个宣称自己崇拜撒切尔夫人的女大学生,在听了舒赛的故事后,抹着止不住的泪水,奋然疾书:‘今天我仿佛才懂得,那些给人间输送过光明与温暖的人,就是站在最缺少光明与温暖的地底深处采掘火种的人。’”
    ——摘自秦晓鹰《审判真理》(1988)

1937年初,芳龄二十的舒赛,忧于国难,弃教离家,赴武汉投身救亡运动。“七.七”事变,她仰慕南丁格尔,考入湖北省“战地救护训练班”。(前排左一)

舒赛,女,1917年生,湖北江陵人。其父为辛亥革命首义功臣、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生祝甘亭。抗战爆发后,舒赛在武汉参加妇女战地工作团,1938年3月入应城汤池训练班学习,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京安县委宣传部代部长、云梦和江陵县委社会部长兼公安局长、新四军第5师第3军分区卫生部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处长、中央军委复员委员会工作组长、中央建工部人事司处长等职。在“文化大革命”中因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于1971年5月惨死山西狱中,终年54岁。

舒赛三岁能识字,五岁能对弈。童年喜爱翻墙爬树,常与男童打野仗,虽受伤流血,从不啼哭。父母膝下无子,常使她着男儿装,执长子礼。十岁入私塾,崇敬忠臣志士,憎恶奸臣贼子。家中所藏绣像小说中,凡奸臣图像,均被她一一挖去。
  13岁那年,她插班考入当地中心小学。在家中,她常听父母说起“望子成龙”的故事,心中暗暗不服,“难道女儿就不能成龙?”遂自行在学校改名“祝成龙”。
  小学毕业后,祝成龙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湖北省立第八中学。入学第二年,因积极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潮,被勒令休学一年,她愤而弃学自修。
  19岁时,她应聘于鄂中小学任教,常与进步学友来往。“九·一八”纪念日,她不顾校方的禁令,利用自己是值日教师的机会,召开了国耻纪念会,在会上她谴责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事后,校方诬陷她“结交共党”,她毅然辞职。
  1937年初,祝成龙说服母亲,只身来到武汉,参加“妇女战地工作团”。抗战爆发后,她考入湖北省护士学校,在那里,她遇到八中同学、地下党员陈钟万(郑重),在他的引导下,祝成龙在校内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年底,经陈钟万介绍,到黄安(今红安)七里坪参加革命。1938年11月,在老河口秘密入党。此后,祝成龙更名为舒赛。
    对于舒赛智斗日军过程,有下面一段故事:

千田初见舒赛

1943年初秋的一天下午,天气晴朗,炮楼上的日军哨兵可以看到远处三湖湖面上银白色的波纹。这天,日军得到汉奸报告,称街上来了一个从来没见过的年轻女人,没有通行证,还到处打听(日军)警备队的情况。

千田少尉得报,即准备派几名士兵去将这个女子抓进据点审问,上等兵船头正治也在这几名日军之中。

正在此时,在镇上担任联络员的郭家顺匆匆赶来炮楼,要找“千田队长”。他报告说:“镇上来了一个女的,说想来炮楼拜访队长。我看她不像普通的女人,所以想让队长接见一下,您看如何?”

《常德作战》中写道,千田向郭家顺询问之后,感到来的不是一般的女人,不但是美人,而且举止典雅,似乎是个“高贵的妇人”。

千田很愿意和这个女的见一面,他对郭家顺说:“那就请她来见吧。”郭家顺当时有点发愣,他看到千田少尉的脸上出现了颇为愉快的表情。

在船头等士兵好奇地谈论的时候,不一会儿,下面的步哨忽然跑来报告:“有个女的来了,很漂亮啊。”楚网

“郭家顺介绍来的客人,就等在哨所的外面,23岁左右,年龄比想象的年轻,容貌也不可相信的清秀。她身穿三分袖的中国服装,两边开叉的裙装,在大陆的蓝天下,映衬着黄土大地,给人只有一种单纯的美丽的感觉。一般中国人的服装都是黑色、白色、蓝色,但这个姑娘穿的是粉色底,带花纹的外衣,那种摩登的感觉和典雅气质,只有都会的上流女性才会有。”千田这样形容当时的情景。

千田心中感叹这真是一个“贵品的女子”,而后说话的时候小心翼翼,生怕露出前齿上的金牙。

舒赛被疑为间谍

千田问道:“看来您不像此地的人啊,是哪里的人呢?找我有事吗?请通报一下姓名。”

那女子回答说:“我叫祝玲瑛,今年23岁,务农人家出身,住在郝穴东边的熊家河。因为我丈夫去世,来这里找他的亲戚,却没能找到,队长可以协助否?”

双方对谈了几句,千田虽然也问了一些问题,但明显心不在焉,他叫士兵倒来果汁饮料,对“祝玲瑛”说:“走了很远的路,辛苦了,在这里吃顿便饭吧。在队上吃晚饭可好?”

“多谢,那就给您添麻烦了。”祝玲瑛很大方地喝了饮料,镇定自若地回答。

把祝玲瑛让进炮楼,士兵们议论纷纷,感叹她的美丽,但也不乏把话题谈到间谍和密侦上的。最终结论是“祝玲瑛”可能是某个大地主家出身的,受过很高教育的女性。

此时,警备队中负责反谍的仲须军曹和田中翻译官开始和“祝玲瑛”面谈,表面上是问她丈夫的亲戚的情况,实际上旁敲侧击,试图弄清她是否为中国谍报人员。

由于祝玲瑛对盘问对答如流,举止自然。最终,两名日军认定祝不是间谍,而是“中国一个很有名望的家庭的成员,需要以礼相待”。两人据此向千田少尉作了汇报。

仲须和田中盘问祝玲瑛的事情,是船头谈到的。我在电话里问道:“他们当初究竟是怎样盘问的呢?”船头讲是仲须和田中先用日语商量,然后田中用中文发问,再把回答翻译成日语给仲须。

如果“祝玲瑛”真的是舒赛,那日军这个盘问注定不会成功。舒赛完全听得懂日语!

千田则回忆,他当时认为祝玲瑛十有八九是国民党军或者新四军的谍报人员,因为她的这身服装在这里出现太不自然了,而且还打听日本警备队情况,这是不怕抓错的事情。

舒赛智斗千田

结果,这天最忙的是日军的炊事兵。《常德作战》描述,当时日军炊事班的士兵使出了浑身解数,烤肉,煎鸡蛋,烧鱼,莲藕制成天敷罗。虽然对司令部的军官来说,这样的饭菜也平常,但对前线的日军据点来说,这也是难得的美味,是迎接贵宾才会有的招待。

千田少尉很满意。

祝玲瑛和千田对坐为饮,仪态大方,谈吐风趣,这一席吃得宾主尽欢。千田对《常德作战》的作者森金千秋讲道:“这不是和艺妓或者粗俗的女人同席,这是和真正高贵的女性一起吃饭,就算是师团长,也不容易有这样相谈的机会吧。”

船头等日本兵十分好奇:“少尉怎么一直没有说把那女人留下的话呢?”

其实,这时候千田自己也承受着艰难的抉择。他深感这个祝玲瑛很有嫌疑,但是,他又不愿意逮捕这样一个风采令他折服的女子,而这种带有久违的“人间”感觉的聚会,又让他无法萌动邪念。

最终,他做出了一个自己觉得很好的决定。

一直到终席,千田始终没有提过让“祝玲瑛”留下的要求。饭后,祝玲瑛从椅子上站起来,很典雅地发言感谢千田的招待,这种端正的礼仪,让千田少尉感到很新鲜。“感谢您的好意招待,如今天色已晚,就此告辞了。”祝玲瑛最后说。

“辛苦您了,”千田略带不自然地回道,“让您在这里逗留的时间太长了。今天晚上请在郭先生夫妇家过夜吧,明天要上路回去的话,我去送行。”

千田心中认为,如果祝玲瑛是密侦,她一定急于逃走,不会在郭家过夜。他已经安排人监视,如果祝玲瑛逃走,就将其抓获。然而,一夜无事。船头等人只知道那名女子第二天离去了,但《常德作战》中描述了千田第二天和祝玲瑛的最后一次会面。

千田识破舒赛不点破

第二天,千田少尉来到郭家顺家中,这时,祝玲瑛也已经起床了,精神饱满,千田形容她“丽若朝霞”。

他心中想到:“原来,你是新四军的人啊。”

千田少尉曾经参加过日军的反谍训练,他不是像普通士兵那样好欺骗的。他认定祝玲瑛属于新四军的理由是,祝玲瑛的状态,显示她昨夜确实睡得很好。说明祝习惯于经常改变住处。当时中国普通人很少旅行,中国正规军(国民党军)除了定期的移动外,也很少改变地方,是打阵地战的。在附近经常不断行军,改变住处的,只有新四军!

所以,祝玲瑛肯定是新四军的谍报人员。

《常德作战》中写道,当时新四军尚未进攻资福寺据点,对日军阵地的构造和人员构成进行侦查,以便日后进攻却是可以想象的事情,绝非杞人忧天。为了这些对敌方有重大价值的情报,以生命为代价潜入侦察的祝玲瑛的勇气和聪慧,让人不能不感到钦佩之至。

然而,千田却并没有点破这一点。

“祝女士,祝你前途平安,运气好。”最后干杯的时候,千田少尉意味深长地说。“谢谢。”祝玲瑛宛然一笑。

千田后来回忆自己之所以没有点破祝玲瑛的身份,是因为他觉得用逮捕这样一个令他心仪的女性来换取功绩,是卑劣的行为。对于放祝玲瑛离开的理由,他自欺欺人地表示:她并没有对警备队或者对军队的作战产生任何危害。

祝玲瑛飘然而去。给她送行的郭夫人回来后,找到千田,说祝玲瑛让她转达“对宽厚的千田先生的感谢”。

千田觉得很欣慰,因为他觉得祝玲瑛是明白人,知道自己已经看破了她的身份。

值得一提的是,船头在战后见到千田的时候,听他讲了为何会放走祝玲瑛的经过时,问了一个问题:“这样美丽的女人,你当时没有碰过她吗?”

千田很坦白地说:“我只有在和她告别的时候握了一下手,她的神采让人神伤,不能直视。”

“你对那一次握手一定印象很深啦,当时是怎样的感觉呢?”船头问。

千田摇了摇头,苦笑道:“我对那次握手记忆深刻,因为我能觉出来,她是经常握枪的人。”

千田说对了,祝玲瑛如果是舒赛,那可是个两支手枪从日军手里抢过五只船的神枪手。这倒也说明他放祝玲瑛离去,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孤胆深入虎穴,情况危急时不退反进,主动出击。在对谈中巧妙伪装,骗过日军盘查,而又唤起千田心中尚未泯灭的人性,最终全身而退,舒赛,称“楚天奇女”不为过也!

当然,舒赛作为敌后公安局局长,她对抗日的贡献不容置疑,但前面故事里的祝玲瑛是不是舒赛,却已经很难弄清楚了。

自古英雄多劫难。解放后,中南局民委开展“三反”运动。舒赛由于如实向上级反映了民委领导在运动中的拉帮结派、无原则争斗倾轧等问题,结果民委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把一堆莫须有的政治历史问题诸如托派嫌疑、参加过女特务组织、对其父敌我不分、在江陵县当公安局长期间有冤案等扣在她的头上,且不容许她申辩就宣布撤销她支部书记的职务,又停止了对她三岁养女的生活供给。事情并未到此完结,民委领导又将诬陷栽赃不实之词写入材料,并秘密送往中组部。

生性刚烈、宁折不弯的舒赛进行了不屈的抗争。1953年冬,舒赛以治疗肝病为名请调北京。在老首长李先念的关怀下,中南局首先撤销了对她养女停止供给的错误决定,并批准她调到北京。舒赛被安排在建工部工作,任人事司处长。由于档案里有所谓的“问题”,而受到种种歧视,让她心情沉重难于工作。1955年她病情加重被医生疑为肝癌,想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还蒙冤在身,她忧心如焚、寝食难安,开始了锲而不舍的申诉历程。在多次申诉无效的情况下,1957年6月,她趁全国人大开会之机去中南海新华门向毛主席呈送申诉信,却遭拒绝。回家后即被单位日夜监视,不准外出。一天深夜她偷偷跑出来,徘徊于天安门广场,思前想后,不禁失声痛哭。天亮后她又去前门饭店人大代表驻地,想请有关负责人转呈自己的申诉信,又遭到怀疑通知了她的单位。建工部立即派人前往饭店,当众诬她为“疯子”、“有精神病”被强行拖入车内押回本单位。心力交瘁、五内俱焚的舒赛以绝食进行抗议,后建工部长刘秀峰就有关人员的粗暴行为向她表示道歉,并同意兑现中组部长安子文早就亲口答应注销那份不实之材料之后,舒赛才停止绝食。

阳光的大门刚刚向舒赛打开,厄运又纷沓至来。1958年由于监察部的压力,建工部以在全国人大开会期间闹事影响很坏,且态度极其恶劣的罪名将舒赛开除党籍、撤职、降级,每月只发给生活费。舒赛对此处理坚决不服,1960年初,她不顾亲属劝说,再次冒险越级向党中央申诉。她对家人说:“如果毛、刘、周中央首长能看到材料,问题就能解决,否则也可能被抓。”结果不幸被她言中。1960年3月,派出所将她抓走。建工部随即以“无理取闹”之名开除其公职,并给她带上“坏分子”的帽子送劳改农场劳教。本来就瘦弱多病的舒赛,劳教后身体更加羸弱难支,精神也受到很大刺激。经弟弟向有关方面进行了半年多的“保外就医”交涉后,1962年9月舒赛被释放回家。从此失去了工作,45岁的她只能靠变卖物品和亲友救济为生。虽贫病交困,舒赛却耻于不劳而获。老首长陶铸曾寄给她三百元钱治病,她却说:“我何安心拿老首长应得收入为己用”,又恐连累老首长,遂托弟弟把钱全部上交中组部。1964年她身体稍有恢复即不顾公安部门的警告,继续进行申诉。为不连累亲属,单身的她主动断绝了与所有亲友来往。她写到:“我扔所抚子女,绝手足,永诀姨母不得临终一面,六亲违背,孑然一身,为党无悔。”

文革爆发后,舒赛在关注自身命运的同时,也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命运前途。随着运动的开展,她由对个人命运的愤懑转为对国家的忧虑,渐渐地她将怀疑的焦点锁在林彪身上,感到林彪是“睡在毛主席身边的一只虎”,已经挨整8年、从13级干部变成了家庭妇女、又变成了黑五类的舒赛再次挺身而出向党中央揭露林彪的问题,结果被投入监狱,长期遭受精神和肉体的折磨。1971年春,病情恶化的舒赛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她向看守要来指甲刀,剪下一缕头发和指甲用布包了起来。5月1日这天,她找来一块红布,艰难地用针线绣了镰刀斧头,做成一面党旗,托看守转送鄂豫边区老首长李先念同志,表达自己的心志。此后她不思饮食,奄奄待息。5月12日的她虽濒临死亡却神志清醒,拒绝治疗、拒绝吃药、拒绝吃饭、拒绝说话,决心以死来进行最后的抗争。5月24日凌晨,坐牢4年零6个月的舒赛,终于走完了坎坷的人生路,一颗不屈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为提高博客整体可读性,本博所有内容均经过博主福宁客精心编辑,感谢并希望个别习惯直接摘抄的博友自重!)

推荐阅读:

江青一生最痛之处是什么?                解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名叛徒

国军抗日第一猛将因何投降日本           两个女儿都嫁给毛泽东家的女人

曹操为何把三个女儿都嫁汉献帝           1938年张闻天主动让位毛泽东隐情 

毛泽东安插在林彪身边的一个线人是谁     叶剑英给江青起外号叫做“三点水”

中南海舞会上高贵的江青(照片)         女兵忆抗战:很多战友被日寇逼得自杀(图) 

揭秘毛泽东弟弟毛泽覃在瑞金惨死始末     周恩来因何为漂亮女司长黯然神伤?(照片)

志愿军情报参谋揭秘毛岸英牺牲真相       周恩来逝世前后 骨灰撒在哪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02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