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曹操为何会以绝对的优势败给孙刘联军,这场战争的过程到底是怎么回事?对于这个问题,正史、野史和演义的说法都相互有出入。
而今天我们要看的是黎东方先生在他的细说三国中是如何讲述这场战争经过的。
黎先生描述的赤壁之战的经过是这样的:曹军的前锋,在长江南岸,嘉鱼县西南的赤壁,遇到孙刘联军,发生遭遇战。曹军吃了败仗,吃败仗的原因之一,是兵士生子病的很多。
曹军在北岸的前锋,尚未遇到孙刘联军,阵容还相当完整。于是,曹操就下令,所有在南岸行军的前锋及陆续跟进的主力,都移到北岸来。船,也都留在北岸。人,都住在北岸陆地上的帐篷里。
长江的水面阔,一向有“无风三尺浪”的名声。曹军的船很多,不扣在一起,是容易飘浮得不成行列的。所以.就“首尾相接”,被破曹操或他的参谋业务人员吩咐扣在一起。
在孙军的这一边,有一位了不起的黄盖,他向周瑜建议,用火!周瑜接受了他的建议。
于是,黄盖派人在暗中向曹军递信,接洽投降,投降的动机,他在信里说成是在主张上与孙权、周瑜不合;他认为以江东区区六个郡的兵力,不能够抵挡中原的一百多万兵力;但是孙权、周瑜执迷不悟,妄想抵抗。所以,他为了避免与孙权、周瑜一起被消灭,情愿向曹操投降。
曹操告诉黄盖的代表,接受他的投降,叫他于指定的日期带自己的部队与兵器粮草,乘船由南岸到北岸来。
到了所指定的那一天.黄盖点齐了十艘大船,装满干柴枯草,浇了油,盖了麻布,插上旗子,浩浩荡荡,驶向北岸的乌林镇,曹操的水陆大军集合之处。
在十艘大船的后面,有几只小船跟着,以备黄盖本人与放火的兵士于放火之后逃命。
黄盖自己站在第一艘大船的船头,其余九艘和小船,继续跟进,驶到江的中心,黄盖吩咐“扬帆”,大小船只,都扬起了帆,速度加快。
这些船转眼就接近了曹操水陆部队的屯聚所在。只差两里左右的距离,黄盖一声令下,点火!十艘大船上的兵士,一齐点火,燃烧枯柴干草;然后,摆好大船的舵。解开大小船只之间的缆绳,放走这十艘火球一般的大船。黄盖与这些兵士,立刻都跳上小船,掉转船头,急驶南岸。
火球一般的十艘大船,冲向乌林镇河岸的曹军兵船,兵船着了火,从一只烧到另一只,转瞬之间,成百成千的兵船都着了火。岸上的树林与帐篷,也大部分着了火,烧成一片。
曹军想救火也来不及,纷纷四散奔逃。曹操下令,全军向江陵撤退,扎在乌林镇、长江边的陆地上的曹军的帐篷与相距不远的树林,被烧成了火海,曹军未死于疾病与瘟疫的,这一次又被烧死、杀死、挤死、踏死了极多。
这一个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赤壁之战,应该改称为“乌林之战”。在赤壁的两军相遇,只是一个序战;在乌林的大烧大杀,才是决战。
烧的是长江北岸的乌林,不是长江南岸的赤壁。后世的说书家未加深考,把赤壁的“赤”字与“火烧”西字联想在一起,以为赤壁之所以赤,由于火烧。其实,赤壁由于上质的关系,本来就是赤的,无待于火烧,倘若是因火烧而变了色,那也至多只是接近地面的一小截棱烧成或煎成黑色而已,烧不赤。
博主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