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16年(公元211),刘备应堂弟刘璋邀请入益州。建安19年(公元214),刘备鹊巢鸠占,平定益州之后,孙夫人在其兄孙权的安排下回到东吴,“数殇妻室”的刘备后宫乏人。诸葛亮建议道:“王上先夫人去世,孙夫人南归。人伦之道,不可废也,必纳王妃以正其内。”熟悉宫廷历史的人都知道,后宫牵动前朝,对于王室来讲,后宫空虚的确不是一个小问题。于是有人建议刘备娶益州城的漂亮寡妇吴苋。
寡妇吴苋,是益州一个很有名气的人物。她的哥哥叫吴懿,是刘璋手下的大将。中平五年(公元188),朝廷任命汉皇室后裔刘焉为益州牧。吴懿兄妹早年丧父,其父生前与刘焉交情深厚,所以兄长吴懿带着吴苋跟随刘焉来到蜀地。善于面相的人说吴懿妹妹吴苋日后了得,贵有凤龙地位,于是刘焉让儿子刘瑁迎娶了吴苋。
建安十七年 (公元212),刘备率兵马一万余众进攻刘璋,占据广汉郡的涪城。次年,刘璋派遣时任中郎将的吴懿挂帅,率将领张任、刘璝、冷苞、邓贤等数万人在涪县一带与刘备军交战,但皆被刘备击败,吴懿率军退守绵竹。后向刘备投降,受任为讨逆将军。为何受刘璋重用的吴懿不堪一击,还很快投降刘备。这与吴懿有很大关系。他的妹妹嫁给刘焉璋的三子刘瑁后,兴平元年(公元194),刘焉长子刘范、次子刘诞因谋反被朝廷处死,刘焉闻知大恸,疽发而死。刘焉死后,按惯例三子刘瑁接任。但益州的土族代表赵韪不喜欢刘瑁的强势,“贪璋温仁,共上璋为益州刺史”。四子刘璋继位不久,刘瑁便死于狂疾,非常蹊跷。应该是刘璋害死了他的三哥,导致吴苋守寡,吴懿深恨,转投刘备。建安十九年 (公元214)夏,刘备平定益州,拜吴懿为护军。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刘备平定益州后,孙夫人和他离异回到东吴,于是有人建议刘备娶漂亮寡妇吴苋。刘备顾虑到与刘瑁有堂兄弟关系,娶弟媳吴苋涉及乱伦。当时法正说了一通看似很冠冕堂皇的话:“如果论起亲缘关系,您与刘瑁再亲,也没有古代晋文公与晋怀公叔侄俩的关系亲吧!而秦穆公的女儿辰嬴却先后嫁给了他们两个。所以但娶无妨。”於是刘备再无忌讳,欣然纳吴苋为夫人。
那么。为人谨慎的刘备为什么会冒乱伦之风险,娶寡妇弟媳为妻呢?既有吴苋美若天仙的方面,也与政治有关联。
一是刘备鸠占鹊巢,怕落闲话。干脆娶刘焉之三儿媳为妻,一个外来户,就能够笼络人心,在益州站住脚。
二是看重吴夫人的家族势力。哥哥吴懿是带兵的大将,能够和益州旧部搞好关系,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三是后宫乏人,也觊觎吴苋的美貌和旺夫相,不过,从此以后吴苋真的大贵起来。
五年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秋天,刘备上表汉献帝,称“汉中王”,吴夫人也被封为“汉中王后”。
又过了两年,刘备终于在成都武担之南正式即位称帝,建立蜀国,改元章武。章武元年(公元221)夏五月,即刘备称帝的第二个月,刘备册立吴王后为“皇后”。同月,甘夫人的儿子刘阿斗(刘禅)被封为皇太子。
章武三年(公元223),刘备病逝白帝城,刘禅即位,尊吴皇后为皇太后,建兴二十三年(公元245)8月,皇太后病逝,与甘夫人一并合葬于惠陵。生前风光,死后倍极哀荣。
关于这则历史故事,《三国志》裴注记载:“先主穆皇后,陈留人也。兄吴懿,少孤,懿父素与刘焉有旧,是以举家随焉入蜀。焉有异志,而闻善相者相后当大贵。焉时将子瑁自随,遂为瑁纳后。瑁死,后寡居。先主既定益州,而孙夫人还吴,群下劝先主聘后。先主疑与瑁同族,法正进曰:‘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 ’于是纳后为夫人。建安二十四年,立为汉中王后。建兴元年五月,后主即位,尊后为皇太后,称长乐宫。懿官至车骑将军,封县侯。延熙八年,后薨惠陵。”(秦晋)博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