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名闻遐迩,值得一提的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立后,开办了女生队,这是“破天荒的大事,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创举”,造就了中国现代第一代女军官。 如赵一曼、胡筠、郑梅仙等人。此外,像胡兰畦、曾宪植等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从事了军事、政治、妇运等各方面工作,成绩卓著,她们中有不少人在新中国成立后还走上了领导岗位。
黄埔军校第6期培养了黄埔军校史上惟一的一期女生队
依黄埔军校惯例,一般入伍生不拍集体合影,原因是入伍训期过后,经考试分科将淘汰不及格和身体病弱的入伍生,只有当学生毕业时才照集体合影留念,那么又是谁促成“黄埔女生大队写真”的呢?原来起因源于前苏联最高领导者斯大林。
黄埔军校招第一批女兵是1926年底,而美国西点军校招第一批女兵则是1976年,黄埔军校比美国西点军校整整早了50年。
黄埔女生大队的创举和影响传到苏联,受到斯大林的赞赏,斯大林还通过苏联驻汉口大使加拉罕转告黄埔军校,要女生大队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拍一张集体照片给他,以作纪念。校方为了满足斯大林的要求,于1927年3月5日,由校政治部请武昌显真楼摄影人在武昌军校内东首,为黄埔女生大队拍下了这张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照片。
第一排(坐):第三人黄自纯(现名黄静汶),第五人彭援华(现名彭文)班长,第七人胡兰畦,第九人龙蕴玉,第十一人史明恕,第二十四人张益志,第二十五人胡筠(又名胡昀),第三十一人谭毓灏(又名谭雪珠),第三十二人曹完壁。
第二排:第一人胡毓秀,第二人杨玉兰,第三人陶恒馥(班长),第四人贾萝番,第五人徐全勇,第七人余秀,第十人王焕章(又名王微之)第十二人施祖谦(当日值日生),第十三人谢有伦,第十六人杨若霞,第十七人杨时伟(特务长),第十八人洪英(特务长),第十九人杨伯珩(男,支部书记,第一区队长),第二十人王展(男,第二区队长),第二十一人郑奠邦(男,大队长),第二十二人彭漪兰(指导员,当时值星官佩带者),第二十三人唐维淑(指战员),第二十四人李师竹(男,第三区队长),第四十六人郑梅先。
第三排:第五人邱纪文,第七人陈云裳,第八人章秋桂,第九人林秀石,第十三人熊天春(班长),第十四人杨庆桂,第二十人曾宪植树,第二三人刘敏琛,第二十七人李淑宁(又名赵一曼),第二十八人刘光慧,第二十九人丁慧娟,第三十二人吴妙章,第三十六人芦凤仪,第三十九人张先怡,第四十人胡环同,第四十二人黄幼玉。
第四排:第六人谭勤先(又名谭乐华),第八人邓名芳,第二十一人陈洁,第二十二人毛文凤,第二十七人曹泽芝,第三十二人黄炳先(叛徒),第三十五人孙元贞,第三十六人鲁铭英,第三十七人肖石光(反革命)第三十八人刘慕棠,第四十五黄新民,第五十人陈觉吾。
中国第一支女兵队
黄埔军校女生队中有的是在校大学生,相当一部分是中学生。有的已当了母亲,有的还缠过足。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立后,开办了女生队,这是黄埔军校史上惟一的一期女生,被列为黄埔军校第六期,造就了中国现代第一代女军官。
1926年2月,有183名女生正式入学,加上南湖学兵团30名女生被并入黄埔军校女生队,女生队从而扩大为213人。黄埔军校女生队中有的是在校大学生,相当一部分是中学生。有的已当了母亲,有的还缠过足。从出身、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来看,参差不齐。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设在武昌两湖书院,女生队设在这个大书院东首一个院落的两层楼里。早上军号一响,马上起床、穿衣、梳洗,将被子叠得方方正正像个豆腐块,摆在木板床正中央。10分钟一切要收拾完毕,然后进行操练。在饭堂里吃饭也要军事化,只要队长放下筷子,学生们必须全体起立,没有吃完的要受到批评。从早上5时半起床开始,一直到晚上9时半睡觉,简直没有休息时间。每天8堂课,4节学科,4节术科。军事训练课有步兵操典、射击训练,还到蛇山“打野外”进行实地军事演习等。她们接受学校一切严格的训练,要做和男生一样多的工作,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
黄埔军校女生队从建立到结束,其实只有半年多的时间,却培养出不少巾帼英雄。如赵一曼、胡筠、郑梅仙等人。此外,像胡兰畦、曾宪植等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从事了军事、政治、妇运等各方面工作,成绩卓著,她们中有不少人在新中国成立后还走上了领导岗位。
女生队的出现,在中国妇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封建保守的社会风气,无疑是一个有力的冲击。黄埔军校女生的英勇大无畏精神永远值得后人敬仰。(为提高博客整体可读性,本博所有内容均经过博主福宁客精心编辑,感谢并希望个别习惯直接摘抄的博友自重!)
推荐阅读:
曹操为何把三个女儿都嫁汉献帝
毛泽东安插在林彪身边的一个线人是谁
中南海舞会上高贵的江青(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