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中旬,林维先和高敬亭到武汉中共长江局开会,长江局副书记周恩来向书记王明介绍他们时说:“这两位是大别山苏区赫赫有名的游击专家!”
十几年过后的1955年春节前夕,毛泽东主席到浙江省视察,听到了时任浙江省军区司令员的林维先回报民兵工作后,又说:“你不但是游击专家,还是民兵专家呢!”一起看看看这游击专家是如何游击的。
1934年春,敌人对皖西苏区进行重点围剿,总兵力达16个团,占领了所有集镇和较大的村庄,封锁交通要道,建筑大小碉堡。中共皖西道委书记郭述申鉴于敌人对皖西重新围剿的严峻形势,决定由红82师掩护中共鄂豫皖省委机关和红25军军部向鄂东北转移。时任红82师师长的林维先和政委江求顺认为:省委和红25军军部去鄂东北,向东,从长岭关走最近,但这里是敌人重点防区,关东边属敌25路军防区,有其65师两个驻守,关上有东西防区部队各一个营驻守,而且周围30里之内,都有大批敌人主力部队驻防,可随时增援。省委和红25军军部,本身能作战力量不过一个营,要想从这个最近的关口过到鄂东北去困难很大。
林维先探知敌追剿部队西去,迅速由莲花山率部带领省委和红25军军部向长岭关疾进,午夜到达长岭关东侧。凌晨二时,林维先亲率二营,攀登悬崖,直捣敌关上驻军,命三营和交通队乘关上激战,关东之敌向上增援时,带领省委和红25军军部由关左侧碉堡前过关,敌碉堡如有火力封锁,就喊话说是25路军追剿队,蒙过关去,蒙不过去,打也要打过去。林维先率二营攀登上关,迅速歼灭了敌哨兵,两营驻敌还在梦里,大部被歼。这时关东西两边守敌听关上枪声,纷纷向上攻来,林维先指挥全营向两边还击,这时三营和交通队带领省委和红25军军部从敌碉堡下面冒充敌25路军追剿队,顺利过关,林维先引诱关东西驻敌接火后,率部从右侧悄然离去,尾随已过关的省委和红25军军部向麻城方向转移。关东西之敌夜战近一个小时,才知道是误会,便收拾各自尸体撤回各自防地。梁冠英、刘茂恩两位司令官得悉后都大为恼火,在电话上对骂起来,都说对方是瞎眼狗,只会咬自家人,不会咬红军。这个故事,在敌军中传为笑柄。这一仗打得漂亮,受到鄂豫皖省委的通报表彰。
林维先率二、三营掩护红25军转移鄂东北后,又向西绕了一个大圈子,打了长竹园、四姑墩、叶家墩等地方保安团,在商城西余集与师政委江求顺率领的一营和手枪队汇合。一个月后,皖西之敌又转向鄂东围剿,省委机关又回到皖西,在听信了少数人对皖西苏区的片面回报,对皖西进行了错误肃反,道委书记郭述申被撤职,江求顺等一批英勇善战的红军领导干部被错杀,林维先被打成第三党骨干分子,即将处以极刑时,全师官兵痛哭作保,才免一死,被罚到苦工队抬担架、当挑夫。很多人为他鸣不平,他说:“为革命抬担架、当挑夫也是光荣的,也照样游击敌人。”
1934年冬,由于鄂豫皖省委的“左”倾领导,打了很多败仗,曾发展到13000多人的红25军,战死,冤死,只剩下3000多人了,面对10多万敌人的围剿,难以支撑,便根据中央命令,于11月16日,以北上抗日名义,离开鄂豫皖苏区,走上了长征道路。被留下的皖西道委书记高敬亭,为了坚持大别山苏区斗争,将地方武装和一些体质稍好的伤病员集中起来,组成了有800多人的218团,下辖两个营和一个交通队、一个苦工队(肃反被处置的红军干部为部队当挑夫、抬担架)。林维先就是这个苦工队里的一员。
一次在执行任务时碰到敌人,林维先向交通队队长吴大友说:“敌人来了,看样子好象是保安团,他们历来是红军手下败将,你们把枪给我们,我们跟他们干(当时苦工队80多人,每人只有一根扁担,没有枪支),冤死不如战死,战死了还算烈士,冤死在自己的队伍里算啥呢?”林维先的话,既刺激了交通队,又鼓舞了苦工队,大家齐声说:“和敌人拼了!”林维先本来就是优秀的指挥员,很受大家尊重,交通队长吴大友原来又是林维先的部下,便说:“林师长,你指挥我们干,等主力也来不及了。”林维先一面命交通队派员找罗团长、熊政委报告敌情,一面命交通队一部向前面山林运动,切断敌人退路,苦工队等敌人靠近时,冲向敌群,让敌人火力展不开,和敌人格斗。敌人先锋连看没有红军动静,便大着胆子前进,有的还哼着小调。当进至苦工队隐蔽山坡时,林维先一声喊“冲呀”,几十条扁担在敌群中左劈右砍,和敌人厮打在一起,敌人火力无法展开。这时交通队从背后杀来,打得敌人昏头转向,拼命逃窜,一个骑马的敌军官看林维先只拿一条扁担,举起手枪就打,林维先就地翻滚至马下,一扁担将敌人打下马来,接着又是一扁担,敌人脑浆迸裂,一命呜呼。林维先缴了他的手枪,撕下他的符号一看,原来是敌上尉连长。这时团长罗成云、政委熊大海率一个营增援而来,将逃敌追至下骆山,被歼大半,后卫之敌惧怕被歼,望风逃回大顾店。傍晚,打粮队挑着几百担粮食,缴了一百多支长短枪,胜利而归。特别是苦工队每人都缴了一支枪,高敬亭特别高兴,摘掉了苦工队的帽子,编为218团第三营,林维先任营长。“抬担架、当挑夫,也能游击敌人”是真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维先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参谋长,率领部队东进皖中。他指挥部队在蒋家河口伏击日军首战告捷,揭开了新四军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1938年10月,林维先率部先后发起无为、庐江战斗,攻占了两县县城,为打开皖中抗战局面作出了贡献。1939年3月,已任支队副司令员的林维先,率司令部和特务营越过淮南铁路,沿途共进行大小战斗10余次。6月初,部队进驻合肥青龙厂附近,开辟抗日民主根据地。
10月,被调入新四军教导总队学习并兼任第九队队长。1940年3月毕业后,任教导总队一大队大队长兼军特务营营长,6月调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参谋长,不久奉命率第五团第三营,再进皖中,恢复巢(县)无(为)抗日根据地。
7月初,任新四军第三支队挺进团团长。挺进团接连取得桐东老牛集、孙家畈等战斗的胜利,初步建立了以三官山为中心的桐庐无抗日民主根据地。接着率挺进团西进大别山区,建立了一块以蒋潭为中心的桐西抗日游击根据地。1943年,林维先任沿江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并担任中共沿江地委书记,多次粉碎了日军的“扫荡”。
7月上旬,第七师组成以林维先等为首的临时指挥部,以沿江支队为反磨擦作战主力,向国民党顽固派展开斗争。林维先采取“以强制弱、歼其一路”的作战方略,胜利地保卫了巢无中心根据地。1945年6月,新四军第七师重建第十九旅,林维先任旅长。他率部三渡巢湖,向巢湖北岸的日伪据点发起攻击,与全师部队共同努力赢得皖江抗日根据地的最后胜利。
博主推荐:
微信号:hcwwx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