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开国少将黎锡福是从棺材里抬出来的。但是还有一位开国将军上过法场,被枪毙过的,他就是开国中将赵启民。
在《赵启民将军文集》中有这么一段内容,赵启民同志在陕北肃反大冤案中被捕,被五花大绑押上法场,一阵枪响,别人都被打死了,他却活着,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去陪法场的,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后来是中央救了他。这个时候,写了许多书籍的军旅作家薛克扬也不得不承认,参加战争的同志不少,被自己人拉去陪法场的人不多,在我军高级将领中可能还真的不多,这才是真正的“有这碗酒垫着,什么样的酒都能对付”。
大难不死后,1937年,将军进入抗大学习。抗战爆发后,赵启民于1938年1月提前离校,奉命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报到,不久被任命为新四军四支队八团参谋长。当年秋天,八团开赴皖东,他指挥淮南线与津浦线之间的几支抗日游击队对日伪军作战,独立地开创了一个抗日新局面。此后,他任新四军五支队参谋长兼十团政委、二师五旅政委,率部转战淮南、淮北地区,在敌伪顽夹击的险恶形势下,正确掌握对敌斗争方针,灵活运用战术,带领部队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在此期间,突出的是半塔保卫战和占鸡岗战斗。
半塔集是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1940年3月,蒋介石命令桂系李品仙部和苏北韩德勤部东西夹击,妄图消灭皖东新四军。中原局决定集中主力于路西,先反击桂顽,然后挥戈向东,击破韩顽的进攻。罗炳辉、陶勇分别率五支队主力和苏皖支队赴路西作战。这时,韩顽乘虚而入,发起对路东以半塔集为重点的全面进攻。留在路东的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邓子恢和郭述申、周骏鸣等五支队领导遵照中原局电示,分头率领五支队后方机关、部队和游击队组织反击,命令参谋长赵启民进入半塔集,组织教导大队固守待援。从21日至27日,赵启民等指挥部队拼死顶住韩顽进攻,韩顽在半塔和周边地区均无进展。五支队不仅守住了半塔,而且给敌以重大杀伤。陈毅获悉韩顽围攻半塔,电令叶飞率挺进纵队兼程增援。接着张云逸指挥路西部队回援,27日到达张山集。韩顽见对手援军云集,乃仓皇撤退。以半塔为中心的反顽作战,歼敌30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军事装备。陈毅说,半塔保卫战是固守待援的范例。
1943年11月10日,日伪军近万人分七路合击定远藕塘镇。新四军主力及机关及时转移到外线。日军扑空后兵分两路用炮火摧毁藕塘工事。18日,桂顽团长蒙培琼指挥的四个营进到郭集、蒋集一线,接着兵分两路,一个营向董大圩子进攻,另三个营进攻占鸡岗。当时五旅驻守占鸡岗一带的只有十八团,旅部果断电令十三、十四、十五团迅速以占鸡岗为中心集结。19日战斗打响,我三个主力团全线出击,将桂顽分割包围,战至20日下午将敌2000余悉数歼灭,活捉蒙培琼。战后,陈毅评价说:“一次歼灭桂军四个营,这在我军战史上还是第一次。”
博主推荐:
微信号:hcwwx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