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种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阿利盖利·但丁
仰望历史的苍穹,多少英勇而伟大的母亲,当年在锤子镰刀的旗帜辉耀下,那般柔肠百转却又义无反顾。她们为新中国的诞生抛洒自己的青春与热血,用无私的爱和力量托举起国家民族的未来。
在这个柳絮纷飞的五月,在“母亲节”即将到来的日子,让我们一同走进岁月长河,于历史深处探寻那些用柔弱肩膀扛起革命战争希望的伟大身影,用心去聆听那一曲曲关于母亲的动人歌谣。
1
这些柔肠百转托付亲生骨肉的身影,这些义无反顾走进党旗经纬的身影,在生离死别的那一刻,那年轻的心头,究竟萦回着怎样的柔情,凝聚着何等的坚毅?
唐义贞烈士遗像
五月的春雨过后,行走在闽西、赣南这片被称作中央苏区的红色土地上,一朵朵杜鹃如同一只只蝴蝶,从无尽的春色中飞了出来,漫山遍野一片火红。
古人云,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人有时会物化为花,坚贞高贵,生机盎然;花有时会异化为人,充满情感,有血有肉。
此时此刻,看着眼前这些绽放着灵魂和血性的杜鹃,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红军母亲”的身影,她们如朝霞一般绚烂,像烈火一样明艳——
那是陆定一的妻子唐义贞的身影:1934年,在闽西长汀的一个乡村,泪眼婆娑的她,最后一次给尚未满月的儿子陆小定哺乳,转身就跋涉在打游击的崇山峻岭中。时隔一个多月,年仅25岁的唐义贞被捕,种种酷刑之下坚贞不屈,最终惨烈地血染刑场。
那是刘伯坚烈士的妻子王叔振的身影:1931年,在闽西连城新泉的一幢老屋,曾任新泉县委书记的王叔振留下一份“抱约”,挥泪吻别了她的第三个儿子——刚满月不久的刘熊生,踏上通向红都瑞金的征途。4年之后,她与刘伯坚几乎同时牺牲,双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环顾闽西、赣南大地,那数也数不清的唐义贞、王叔振们的身影,这些柔肠百转托付亲生骨肉的身影,这些义无反顾走进党旗经纬的身影,在生离死别的那一刻,那年轻的心头,究竟萦回着怎样的柔情,凝聚着何等的坚毅?
2
每一个为新中国献身的英雄儿女身后,都挺立着一位在夜里等待儿女归来的慈母。这,就是她们坚强的身影。
左权将军的母亲(左一)
“再见已无期,惟有心相知。”
言及于此,想到另一位母亲——左权将军的母亲。
左权,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的高级指挥员。父亲早逝,是母亲将四个儿女养大。左权也是父母膝下的“满仔”(小儿子),在1924年的烟花三月离开了家。没想到,这一去就是17年。直至1942年,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的左权在山西省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突围转移时,被日军炮火击中身亡,年仅37岁的他魂归故里。这也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
1949年,解放军南下,朱德总司令要求入湘部队专门绕道醴陵去看望左权的老母亲。盼儿心切的英雄母亲这才知道,自己日思夜想的“满仔”已经为国捐躯整整7年了。
7年啊,望眼欲穿等了又等、盼了又盼,结果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老母亲没有恸哭,她忍住了悲痛,请人代笔撰文悼念儿子:“吾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为有志男儿。现已得着民主解放成功,牺牲一身,有何足惜,吾儿有知,地下瞑目矣!”
虽为女流,却全然巾帼不让须眉。每一个为新中国献身的英雄儿女身后,都挺立着一位在夜里等待儿女归来的慈母。正是她们在身后的默默支持与奉献,战场上的将士们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永远向着新的曙光冲刺!
3
沂蒙母亲王换于:百年石屋抚养80多名革命后代
青石堆砌的院墙,灰色的茅草屋顶,村口饱经风霜的大钟……古朴的村落处处透着岁月的沧桑。这里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故地——临沂沂南马牧池乡。
抗日战争时期,就是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不仅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一大批八路军伤病员和抗日干部,而且毅然扛起义务抚养革命同志子女的重担。徐向前元帅的女儿小何(乳名)、罗荣桓元帅的女儿罗琳、原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陈沂的女儿陈小聪,以及其他80多名革命后代,都曾在王换于家里共同生活。
山村里穷,没有细食滋补,孩子主要靠吃奶。当发现烈士的子女瘦得不像样时,王换于对正在哺乳期的儿媳说:“这些孩子是烈士的后代,让咱的孩子在家吃粗的,把奶给这些孩子喝吧,咱的孩子没了,还可以再生,咱可不能让烈士断了根呀。”
“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多少年过去了,古老的歌谣依然在老区传唱。
是啊,“一片土地的历史,就是在她之上的人民的历史”。扎根这片母亲的驻地,你会发现,有无数像王换于一样的“沂蒙母亲”,她们用自己的生命掩护战士、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伤员。尽管今天,她们中的大多数人已消逝于时光长河,演化为挂在墙上的一段段文字、一幅幅照片,但其精神却沉淀为一个时代的心灵河床,永远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
4
“兵妈妈”庄印芳:建起国内首家个人拥军陈列馆,担任了我军20多个英模连队名誉指导员,被聂荣臻元帅亲切地称为“子弟兵母亲”。
出临沂向南,行百余公里,至苏鲁交界处邳州。这里,也有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兵妈妈”庄印芳。
从16岁花季到枫红菊黄的人生金秋、从硝烟弥漫的淮海战场到大江南北的绿色军营,庄印芳的拥军故事家喻户晓:援助军烈属,她变卖过嫁妆;给立功战士颁奖,她卖掉房屋住进草棚;她建起国内首家个人拥军陈列馆,先后走进全国24个省近100个军营、哨所,担任了我军20多个英模连队名誉指导员,被聂荣臻元帅亲切地称为“子弟兵母亲”。
2015年9月3日,80多岁的庄印芳以支前模范代表身份受邀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典礼。这一天,成为老人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坐上阅兵车,我的眼泪就淌出来了。经过长安街的那10分钟,是我一辈子拥军的光荣见证!”
妇送夫、母送子,还有那一眼望不到头的运粮小车……古淮大地、长江两岸,处处留下母亲的印记:为了让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孩子有鞋穿,她们日夜操劳,那一针针凸起的线形,就像满是老茧的手,温度自指尖传来,直达心底。
5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就是中国的母亲!这,就是人民的母亲!她们用自己的身体孕育生命,她们用自己甘甜的乳汁哺育生命,她们用自己的生命创造生命。
今天,当我们带着虔诚去探寻这些伟大的身影,蓦然发现,她们在党旗军旗的辉耀下,一直坚毅前行。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一生一世,在历史的时间和空间上,把一种永远与不朽传递下去。
这些身影失去了很多很多,包括骨肉、青春,乃至宝贵的生命;这些身影也拥有了很多很多,包括信念、理想,和真正的人生。
在有些人眼中,那是傻;而在那些被深深感动的心灵中,那是圣洁,无与伦比的圣洁。
老子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默默地,我仰望,那些伟大的身影。她们,闪耀在共和国的星空中,那般璀璨,那般柔情。
母亲节,向伟大的母亲致敬!本文来自人民前线,作者 | 周峰
博主推荐:
微信号:hcwwx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