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9月的上海,阴雨连绵。法国籍邮轮“安吉尔斯”号汽笛一声长鸣,缓缓离开上海,驶向遥远的大洋彼岸。船上一个魁梧的汉子,凭栏远望,心潮澎湃。他即将离开祖国,去万里之外的欧洲,寻找中国共产党。这个人就是朱德。此时,他已经是闻名遐迩的川滇名将了。那么,朱德为什么不在国内入党,而要急切地去欧洲寻找中共组织呢?
这跟他之前申请入党被陈独秀拒绝有很大的关系。
在那之前的1922年8月下旬,朱德怀着极大的期望和孙炳文来到靠近公共租界的闸北区,找到了陈独秀。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真情朱德》记录了当时的情景——
在陈独秀的住处,朱德和孙炳文随着他穿过一段狭窄昏暗的过道,走进陈独秀那间零乱地塞满各种书籍的房间。陈独秀指了指书架旁两把旧藤椅和气地说:“请坐,不知你们有什么事情要同我谈?”说着,他拉开写字台前那把木椅,稳重地坐下,两眼凝望着朱德和孙炳文。
面对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朱德一时不知道从何说起。他思考片刻,把自己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在滇军中担任旅长、参加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的前后经过都讲了出来,明确表示到上海来寻找共产党、要求加入共产党的愿望。
起初,陈独秀十分认真地听朱德讲述少年时期的贫穷生活,但当他得知朱德是滇军旅长时,双眉蹙在了一起。在一阵难耐的沉默之后,陈独秀说:“要参加共产党的话,必须以工人的事业为自己的事业,并且准备为它献出生命。像你这样的旧军队的高级将领,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真诚的申请,要以工人阶级的世界观为自己的世界观。”
这时,朱德说:“尽管我是一名军阀部队的军官,但我的部队是纪律严明的,是不骚扰百姓的,我愿意加入共产党。”
随后又是沉寂,只听到墙上的法式挂钟滴答滴答专声。陈独秀对他的表态没有作任何正面的鼓励,只是久久沉默。陈独秀立起身来,踱着步,想着怎么打发走朱德。要知道,陈独秀一向主张共产党应该与鱼龙混杂的国民党迥然不同,他曾多次告诫中共中央组织委员张国焘,共产党的队伍是要“纯而又纯”的。
陈独秀不顾朱德急切的神情,自言自语地说:“从前有产阶级和封建制度争斗时,是掌了政权才真实打倒封建,才完成了争斗之目的,现在无产阶级和有产阶级争斗,也必然要掌握政权,利用政权来达到他们争斗之完全目的。有产阶级所造成的首先是自身的坟墓,有产阶级之倾覆及无产阶级之胜利,都是不能免的事。”
听着陈独秀的这番话,朱德一时搞不清这与他要求入党有什么关系,没有吱声,等着陈独秀的下文。陈独秀感觉眼前的朱德是一个“难题”,他眼睛直直地再次打量了一番这位赫赫有名的将军,心中没有“松动”。中共确实需要发展优秀人士参加进来,但在计划中的中共组织的发展,确实没有想到要发展军阀行伍中的人,何况是军官,这是个棘手的事。再棘手也得解决,陈独秀看看朱德,调整了思绪,问道:“你是国民党党员,共产党与国民党是有区别的,你知道区别在哪里么?”
朱德铿锵有力地回答:“如果为了个人的享受,我就不会来找共产党了,我可以回到军阀部队中去,可以成就个人的功名利禄,但我正因为要抛弃这些,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所以,我才选择了共产党!”
陈独秀看着朱德,又一次沉默起来。一边是朱德的热情双眸,激情陈述,一边是陈独秀眼神黯淡,不置可否。陈独秀没有对朱德的入党要求明确表态,既不说同意吸收朱德加入中共,也不说反对朱德加入中共。朱德看看陈独秀脸色不太对劲,心中顿时感觉有点发凉,有点手足无措。这时,陈独秀起身,踱到书架前,抽出几本书,交给朱德,说:“这是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你还是先拿回去学习一下,一定要学好了学懂了。——你读过《共产党宣言》吗?”
青年时的朱德
“没有。”朱德有些紧张。
“那么,马克思的《资本论》呢?”陈独秀又问。
朱德有些尴尬:“也没有。”
陈独秀淡淡一笑。朱德小心地说:“我一直在军队,西南又地处偏僻,这些书籍很难找到。不过,看过一些您和李大钊先生主编的杂志,像《新青年》《新潮》……”
“可以说你对马克思主义一无所知啊!”陈独秀打断他的话。
朱德诚挚地说:“我可以学,尽快补上这一课,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朱德急迫地表白,以为接下来就是陈独秀同意他加入共产党了。陈独秀却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表示,他捋一下自己微秃的后脑勺,摆摆手:“共产党是极为严密的组织,与国民党不同,不是申请一下或者经人劝说就可以加入的,我们现在发展党员,都是在一起共事参加革命活动经过考验认为合格才发展的,共产党党员必须有坚定的革命意志,必须经受严峻斗争的考验,而且,这样的考验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而应该是长时间的,我觉得,像你这样的身份,还是回到旧的军队去起积极的作用比较好,站在国民党那儿帮助革命也是一种办法么,何必非要参加到中国共产党中来呢?”
说完,陈独秀掀茶盖端茶碗喝了一口茶,示意朱德喝茶,朱德吃了一惊,显然,这是送客的姿态。
朱德告辞出来,他没有失望,当他走出那间沉闷的斗室时,迎面射来一束耀眼的阳光。他兴奋地抬起头,仰望无垠广阔的蓝天,他觉得自己的革命信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了。
怎么办?在中共最高领导人那儿“碰了壁”,朱德没有自抱自弃,而是极为虔诚地翻阅着陈独秀给他的几本革命理论书,这里面包括了陈独秀自己的几本著作,他感觉陈独秀还是对自己寄以希望的。
在孙炳文的鼓动之下,此时朱德主意己定,他要到欧洲去,去留学,到革命的发源地去接触原汁原味的革命真理。
1922年,周恩来介绍朱德、孙炳文入党。张申府代表旅欧支部接受他们的申请。前左一为张申府,前右一为朱德
博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