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曾评价他“我看林彪打仗就不如你”
他也是唯一敢断林彪家务事的人;
有人说他是元帅的战功、大将的职务、上将军衔,
1965年5月7日他在上海逝世,他追悼会除毛泽东外的中央领导几乎全部出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和所有的元帅、副总理,以及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和北京军区的主要负责人,几乎全部到场,并一一在签到簿上签字。
刘亚楼与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邓颖超在一起
他的灵车车队由刘少奇和林彪护送,前往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灵车行进途中,沿途所有的军人全部立正敬礼……
他是解放军空军第一任司令员刘亚楼
1949年5月4日,6架美制国民党B-24轰炸机轰炸了北平南苑机场,也震惊了毛泽东的心,来自空中的威胁让共产党的领袖强烈感受到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已是共产党人刻不容缓的责任。
1949年7月10日,毛泽东写信给周恩来,提出建立空军的问题。周恩来随即着手进行组建空军的各项具体工作。
周恩来向毛泽东问道:“主席认为由谁来组建空军呢?”空军是个技术性很强的新军种,揭开“天幕”的人,非要有勇有谋不可。毛泽东的脑海中浮现了一位个头不高却干练潇洒的“洋八路”来:“让刘亚楼来干!”“我也有这个意思……”毛泽东踱了踱步,接着说:“刘亚楼在苏联留过学,据说,俄语说得很不错,回国后又兼任过东北航校校长,对航空有所了解,我看他是未来空军司令的最合适人选。”“好,那就这样定吧!”周恩来十分赞成毛泽东的意见。
毛泽东说:为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干杯!
1949年4月,正当刘亚楼准备率十四兵团挥师南下,参加解放中南广大地区的战斗时,党中央通知他留下来,负责组建人民空军。
刘亚楼受领任务后,与时任军委航空局局长常乾坤、政委王弼等研究,提出了一个组建空军的主要领导干部人选,及空军领导机关由第四野战军第十四兵团机关加上军委航空局人员组成的初步设想,并以此请示了罗荣桓、聂荣臻等有关领导后上报中共中央。
7月27日,周恩来通知刘亚楼:“中央决定你、王弼、吕黎平及翟云英4人8月初赴苏,去完成争取苏联援助的任务。”还说:“你和王弼、吕黎平3人7月31日下午到中南海,毛主席、朱总司令要接见你们并作指示。”
受命组建空军任务以来,刘亚楼一直忙于找资料、研究筹划,探讨建立空军的最佳方案。接到周恩来的通知,一种使命感、紧迫感涌上心头。7月31日下午4时,刘亚楼、王弼、吕黎平准时来到中南海。朱总司令首先接见了他们。朱总司令扼要地讲述了华东、华南、西北战场以及即将向西南进军的简况,接着便关心地询问东北航校训练的情况。刘亚楼汇报说:“已经训练出60名我们自己的飞行员,目前还有50名学员在训。”
朱总司令高兴地说:“好啊!你们为建设空军培养了第一批种子,现在就像老母鸡下蛋那样,一窝一窝地抱下去了,我们的空军也会同陆军一样,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谈话间,康克清回来了。她听说刘亚楼等人准备去苏联商谈组建空军的事,高兴地说:“多少年来就盼望有自己的飞机师,希望你们早点把空军建设好!”
5点半左右,叶子龙把刘亚楼等3人领到毛泽东的办公室。毛泽东和他们一一握手。刘亚楼向毛泽东介绍说:“王弼是30年代在苏联学过航空机械的工程师,吕黎平是抗战初期送到新疆学习飞行的红军干部。”毛主席听后风趣地说:“你是在苏联学地面指挥的,你们3人既有地面的指挥员,又有空中的飞机驾驶员,还有能设计、修理飞机的工程师,真是难得的三位一体呀,你们就是空军主要成员的缩影吧!”
毛泽东让刘亚楼等人坐下后,告诉叶子龙:“我要同他们研究去苏联谈判建立空军的问题,时间可能长一点,谈完后我请他们吃晚饭,你告诉大师傅准备4个人的便饭。”
毛泽东坐在藤椅上,点燃一支香烟,亲切地谈了起来。从南昌起义、秋收暴动,到长期的革命战争;从胜利进展的革命形势,到蒋介石日暮途穷、企图在台湾负隅顽抗;从解放台湾的历史重任到空军建设的重要地位,谈得十分深远。之后,毛泽东说:“中央建设空军的方针你们已经知道了,现在我想听听你们的具体意见。”
刘亚楼把航校现有的“家底”和建立空军的设想,向毛泽东作了汇报。
毛泽东仔细地听着,一边吸烟,一边用笔记下一些数字,有时还插上几句话,询问一些不大熟悉的航空用语。
刘亚楼汇报后,毛泽东说:“我看就以你们的方案作为意见同苏联商谈。把我们研究的意见归纳为两条建军方针:第一,以一年为限,建立一支歼击、轰炸机部队,协助渡海作战,解放台湾。这条方针叫做:创建一支强大的空军,歼灭残敌,巩固国防。第二,我们的经济很困难,苏联又不能无偿援助,因此,你们这次去谈判,请专家、买飞机、购器材都要精打细算。现在是贷款建空军,出钱买经验,要贯彻勤俭建军、厉行节约的方针。组建空军是件大事,你们为中央出了好主意。希望你们努力工作,把空军建设好。”
刘亚楼当即表示说:“我们坚决按毛主席的指示去做。到莫斯科向刘少奇同志汇报主席的指示,谈判的情况及时向主席、中央报告。”
毛泽东看看表,时针已指在7点30分。笑着说:“刚才说了,请你们吃顿饭,表示饯行。走吧!”
刘亚楼等3人跟随毛泽东进了他的小饭堂。在一张四方桌旁,刘亚楼请主席坐上方,然后依主席坐于左边。炊事员把4菜一汤摆好之后,毛泽东让取瓶葡萄酒来,给每人斟满一杯,说:“亚楼同志,中央派你们3个同志去苏联谈判建立空军,你就是全权代表。预祝你们顺利完成任务,为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干杯!”
刘亚楼赶忙站起来,举杯说:“衷心感谢主席的关怀与款待。我们一定不辜负主席的嘱咐,尽快把空军建立起来,协同陆军解放台湾,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敬祝主席健康长寿!”
毛泽东嘱咐刘亚楼,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找我
8月4日,刘亚楼一行经哈尔滨到赤塔,从赤塔乘飞机飞赴莫斯科,下榻于郊外一座疗养院。
8月12日,刘亚楼等来到莫斯科城里中共中央代表团住处,向正在莫斯科访问的刘少奇、王稼祥汇报了毛泽东关于建立空军的指示和拟定的初步方案。刘少奇表示同意。次日,刘少奇、王稼祥带刘亚楼等拜会了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并参加了双方的第一轮会谈。华西列夫斯基说:“我已经得到斯大林元帅的指示,援助中国建立空军。请中国同志先说说建军的方案。”
刘少奇说:“我们党中央已经决定刘亚楼同志出任空军司令员,现在由他代表我们谈谈组建中国空军的意见。”
刘亚楼详细地谈了中国关于组建空军的设想与方案。苏联空军司令员维尔希宁又询问了其中的一些细节。华西列夫斯基说:“听了中国同志谈的方案,我们有了初步的依据。我原则上同意这一方案。为了把援助计划搞得具体细致,我建议刘亚楼同志和维尔希宁空军元帅再进行详细的会谈,草签协议后,报请斯大林同志批准。尊敬的刘少奇同志,您对会谈安排有何意见?”
刘少奇回答说:“我同意,元帅同志,我近日将要回国,今后的会谈就由刘亚楼同志全权代表了。”
此后,刘亚楼等与维尔希宁空军元帅又深入地会谈了3次,并草签了苏联向我出售飞机434架、派遣专家和顾问878名,帮助开办6所航校等项内容的协议书。随后,又参观了苏联空军司令部、飞行航校、航空工程学院、飞机制造厂、飞行部队,瞻仰了列宁墓、列宁故居,游览了莫斯科市容、地下铁道等。
9月中旬,王弼为筹备接待苏联专家先行回国。9月21日,刘亚楼从收音机里收听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开幕的消息,并从毛泽东主席宣布的“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决策受到鼓舞。10月1日,刘亚楼、张爱萍、吕黎平等在中国驻苏联大使馆筹备处度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国庆日。10月2日,苏联政府宣布,同我国建交,并互派大使。10月5日,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告诉刘亚楼:苏联援助中国建立空军的协议书斯大林和苏共中央已经批准,第一批专家很快便可动身。刘亚楼用热情的语言向华西列夫斯基和维尔希宁元帅表示感谢,并将此消息当即电告中共中央。10月6日,中共中央复电刘亚楼:“与友方谈定的援建空军的一切计划都很好,中央完全同意。”
10月7日,刘亚楼、吕黎平一行启程回国。18日到北京。
回到北京,刘亚楼详细地向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汇报了出访苏联争取援助的过程以及回国后勘定校址、选派人员办航校的打算。周恩来高兴地说:“中央认为签订的援助计划很好。空军领导班子的任职命令即将下达。开办6所航校的经费优先保证。选调航空学员的命令军委已经发出。下面就需要你们敲起锣鼓,把建设空军的这台戏唱好。”
毛泽东特地嘱咐说:“空军的基础差,起步快慢,关键的一条是看你航校办得怎么样。你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是选好办校人。这方面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找我。”
从中南海出来,刘亚楼直奔灯市口。他掩饰不住心头的兴奋,对航空局的同志们说:“大的问题,中央都给我们解决了。下一步就要看我们如何敲起锣鼓,把建设空军这台戏唱好!”
就在聆听毛泽东、周恩来指示的当晚,刘亚楼亲自起草了一份征求工作分配志愿的表格,要航空局立即印发给在京的处以上干部填写后报他。从第二天开始,他分别找各方面的负责同志和航校领导干部的预先对象个别谈话,逐一考核。
刘亚楼考核干部的方法也有独到之处。在听了一般情况介绍后,总要问:“他最善于做什么工作,为什么?他最突出的成绩是什么,是什么方法取得的?他最不会做什么,为什么?假如你来提分配工作意见,他做什么工作最合适?”“三最一假如”地提问,又随时记下其中的要点。几天后,划归空军管理的上百名团以上干部的德才表现已印入脑际,6所航校办校的人选,开始在头脑里形成。他的笔记本中,在刘善本、刘凤、陈熙、吕黎平、方子翼、安志敏等名下,分别写着类似的话:懂飞行,会管理,有经验,政治上强,可充任校长。不久,中央军委任命上述6位同志为第一至六航校校长。行政干部解决了,尚缺合适的政治委员。刘亚楼起草了选调6名优秀政治干部的报告呈毛泽东。毛泽东很快批示:“这批政治委员必须挑选最适当的人来担任。各野战军提出3倍的名单交军委选定。”后来,中央军委在19名预先对象中选下姚克佑、李世安、王学武、李发应、王绍渊、张百春、罗野岗7位同志分别为第一至七航校的政委(为了充分利用老航校的技术人员和航空设备,中共中央军委批准,1949年11月18日成立第七航校,校长魏坚)。
1949年10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任命刘亚楼为空军司令员,萧华为空军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王秉璋为参谋长。
自此,新中国的空军脱颖而出,在刘亚楼的历史上也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作者:叶介甫
博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