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与朱德同级,是军史上鲜有的独眼上将,一场对日本鬼子的血战,因为他的指挥救出3千多人,而这些人后来有不少成了高级领导人。
“黄麻起义”中他指挥一路农民自卫军英勇杀敌,在攻克黄安县城的战斗中起了重要作用。
1932年,红四方面军主力向川陕实行战略转移。他任十师政委,与师长王宏坤同志一起,率领十师冲锋陷阵,浴血苦战,出色地完成了总部交给的战斗任务。
新集战斗中,他沉着指挥,以少胜多,果断地带领突击队与敌人展开肉搏,终于打垮了敌人两个团,缴枪上千支,从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掩护总部安全迅速地转移。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反六路围攻,他担任东线的左翼作战部队的指挥任务,坚决执行“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的方针,多次击退敌之疯狂进攻,消灭了大量敌人,为四方面军主力的反攻和夺取反六路围攻的辉煌胜利创造了条件。
他是独眼上将周纯全。1935年,在长征途中,他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当时的职业军人中,只有朱德总司令是政治局委员,可见他当时已成为中共重要领导人之一。
1938年末,周纯全被任命为抗大一分校副校长。不久,就升任校长。周纯全刚刚担任校长便接到上级的命令,让他率领着2000余名学员由山西省黎城县的西井镇,长途跋涉,迁移到山东沂蒙抗日根据地,驻扎在大青山腹地。
抗大一分校来沂蒙后不久,日军就调集了5.3万兵力,对沂蒙山区形成了“铁壁合围”,开始一次又一次的大“扫荡”。因为抗大一分校的学员缺少战斗力(全校只有100多支枪,且子弹稀缺),1941年深冬,山东分局领导安排抗大一分校的人员暂时到泰莱山区躲避日军。不久,因为所获情报不准,误判大青山一带无日军,他们又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重返大青山。结果,被大批日军包围,陷入了绝境。
当时的大青山,南、北、东已被5000多名全副武装的日军包围,西边则由汉奸刘黑七的新编36师负责堵截。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周纯全临危不惧、沉着应战,一边让战斗力相对较强的第一、五大队誓死阻止日军的进攻,一边指挥学员们向西突围。因为,只要能过了西面的大沙河就安全了。
本来,凭着周纯全智勇双方的指挥才能,是能够带领抗大一分校的大部分人员突出重围的,可没想到刚到一个叫李行沟的地方,他们就遇上了3000余名山东分局、山东战工会和115师的机关人员。这些人与抗大一分校的人员一样,也是因为缺少战斗力,首长们才让他们到大青山与抗大一分校汇合,想以此避开强敌的。他们汇合后,周纯全安排机关人员先撤退,他负责带领部分抗大学员打掩护。可带领机关人员来的一位参谋却不服从周纯全的指挥,擅自决定全体人员留下与敌决战,造成了严重伤亡。
由于贻误了最佳突围时间,敌人已经逼近了突围人员。所以,在向西突围的途中,部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著名国际友人、德国记者汉斯·希伯本是到沂蒙抗日根据地采访的,却也参加了大青山战斗。在突围时,他见自己的翻译和警卫员都已牺牲,绝望之中,他不愿做日本人的俘虏,服毒自杀身亡。他的牺牲,是沂蒙抗日根据地的重大损失!
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周纯全果断地指挥这支队伍向西蒙山突围。在一些封锁口上,他直接参加战斗,消灭了几名日军机枪手,待机关和学员全部突围后,他也打完了全部子弹,和五大队队长杨大易,带着8名侦察员,凭着8颗手榴弹与敌人巧妙周旋,撤出了阵地,去追赶大部队。来到大沙河后,周纯全派300壮士冒着刘黑七部队发射的枪林弹雨,强行冲过宽阔的河面,在河西岸撕开一条生路,让3000余名突围人员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面对大青山突围,或许有人会质疑,一场战斗牺牲了这么多人,作为总指挥的周纯全,他有什么功绩可言?事实是,如果没有周纯全的指挥,这5000多人或许一个也别想跑出来。这场突围战伤亡的确很惨重,却以1000余人的牺牲换来了3000余人的成功突围,保护了三大领导机关和抗大学员的安全,而其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高级领导人,这就是大青山突围的意义所在,所以人们才说周纯全又为人民立下了新的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