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福宁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022

血战台儿庄奇迹生还的“敢死队长”

$
0
0

他曾是小学教师,后入伍,血战台儿庄他带领57名敢死队员夜袭敌阵,夺回阵地,竟奇迹生还

(福宁客网络版权作品,作者:秦晋)


晚年王范堂

​在石泉县城北坡柏林森森的陵园里,有一座坟茔面向滔滔汉江而立,从墓碑得知,这里长眠着一位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曾经在威震日寇的台儿庄战役中担任“敢死队长”的王范堂。

王范堂, 1908年1月6日生于石泉县后柳镇。后柳镇距县城不到30公里,是汉江边一个颇具江南风光的秀丽小镇。生活在小镇上的百姓多是清代的湖广移民,几百年来,他们的后裔和当地的土著居民和平相处,繁衍生息,融为一体。王范堂就是这当中的一员。1926年,王范堂在后柳镇石佛小学教书,1927年,考入冯玉祥在西安举办的西北军官学校。从军后,表现突出。1938年,随所在孙连仲第二集团军调往台儿庄,参加对日作战。在战事最惨烈的关头,他无所畏惧,带领57名敢死队员夜袭敌阵,浴血奋战,夺回阵地,最后与12名队员奇迹生还!他的英雄事迹感天地惊鬼神。

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后,分兵两路,直扑徐州,企图打通津浦线,使南北日军联手。而台儿庄恰位于徐州东北大运河北岸,是徐州的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中国最高统帅部决定:在台儿庄展开会战,阻击日军西进。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从河南乘火车赶赴台儿庄增援。王范堂当时为27师158团3营7连连长。

台儿庄,这个山东省南部的一个小镇,是徐州的门户,军事位置十分重要。1938年3月,日寇在这里摆下了两个精锐师团,要和中国军队决战。

27日清晨,日军攻破台儿庄北门,31师守备部队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搏斗,形成拉锯战。我方虽经多次反击,均未能将日军赶出庄外。部队伤亡惨重,形势十分危急。此时,庄外各部均遭到日军猛烈炮轰。27师前后阵地也与日军发生激战。当天上午,27师师长黄樵松命令158团三营副营长时尚彬,七连连长王范堂各率七、八两个连增援庄内守军。时尚彬、王范堂接到命令立即投入了反击战斗。由于庄内地形复杂,而且敌我双方已交织在一起,八连进庄后,遭到日军机枪火力伏击,不到半个时辰,官兵牺牲殆尽,由此可见当时战斗之惨烈。

28日黎明,日军由西北角向西南方向猛攻,攻势十分凌厉,妄图切断庄内守军与31师师部的联络,置庄内守军于死地。守城指挥部迅速调集部队从两侧组成轻重机枪火力封锁网,封锁日军进攻路线,同时命令王范堂连在正面进行阻击。王范堂接受命令后,为了减少伤亡,有效地阻击日军进攻,他利用有利地形组成火力网,并有重点地配备兵力。将全连三个排分为三条战线:第一线在前沿阵地与日军对垒,全力阻止日军进攻;二线隐蔽其后,随时准备接应一线,应付突变;三线为后备队,抓紧时间休息。三条战线隔一段时间调换一次。就这样在友邻部队的大力配合下,经过2天3夜的激烈战斗,打退了日军-次又一次地进攻,守住了阵地。

31日拂晓,日军停止了正面进攻,前沿阵地一片寂静。王范堂连尚剩57人,战士们激战了几夜,困倦已极,倒地便睡。王范堂发现阵地前100米左右的开阔地带,出现多条纵横交错的壕沟,偶尔可见日军钢盔在沟内晃动。很明显,日军经过昼夜强攻,由于地面火力封锁太强,很难奏效。为避开中国军队的地面火力,他们通过构筑坑道,在向前沿逼近。王范堂当即向守备指挥官王冠五报告,并建议尽快集中庄内迫击炮,歼敌于坑道内。王冠五亲自到前沿阵地观察,并采纳了王范堂的建议。集中猛烈的炮火进行轰击,日军被迫撤离坑道。

当天,日军在这一线的攻势明显减弱。为了彻底击退由西北角侵入的日军,王范堂向守备指挥部提出,让他连交出前沿阵地的防务,由自己率领全连尚存的57名官兵,组成敢死队,绕到敌侧,前后夹击,以求全歼入侵之敌,守住阵地。守备总指挥王冠五接受了王范堂的请求,并拟定了详细的战斗方案。

王范堂把57人编成六个小组,每组配足手榴弹,并携云梯一架。傍晚,敢死队员饱餐之后,王范堂带领大家宣誓:“为国杀敌,不成功便成仁!”送行人员无不热泪盈眶。宣誓完毕,人人脖围白毛巾,撤出阵地,越过护城河,绕行到西北角城墙外。各小组查看地形,选择架设云梯的地点。

 黄昏时分,王冠五组织炮火,猛轰西北角日军,并命令左右两翼策应敢死队。我军炮火一停,敢死队的六架云梯竖了起来。王范堂率先攀上城头。组织战士先向城下鬼子阵地狠狠地摔出百多个手榴弹,敌人万没想到会有敢死队从后面摸上来,骤不及防,被炸得血肉横飞。此时,敢死队员端着刺刀冲下去,一阵猛打猛扎,消灭了大部分敌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搏斗,日军丢下60来具尸体,向北狼狈逃窜。偷袭取得了成功,夺回了西北阵地。在这次战斗中,王范堂全连57名敢死队队员仅存13人。

台儿庄战役胜利后,王范堂和敢死队战友受到嘉奖,夜袭台儿庄成为当时轰动国内的重要新闻。《新华日报》战地记者陆诒亲赴前线采访,把王范堂与敢死队的英勇事迹写成报道,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王范堂也因战功升任第158团3营营长。

1949年,屡立战功的王范堂已是国民党30军30师少将副师长了,部队驻守成都市西郊白云驿。是年,他与师长谢锡昌率领所部七千余人起义,投向革命阵营。

1953年,他从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陕西省汉中地区褒城县(1959年撤县并入汉中市)文化馆任副馆长。抗美援朝期间,他将自己仅有的三块金条和三百个银元捐献出来,自称出了微薄之力。王范堂到汉中新的工作岗位后,便一头扎在汉中文化事业里,保持昔日的敢死精神,为发展汉中文化事业拼搏努力。一年里,他跑遍汉中市200多个生产大队,在农村积极组织文艺宣传活动,闻名全国的汉中张寨农二哥诗社就是王范堂协助组建起来的。因其有过在旧军队里效力的经历,在十年“文革”中,王范堂遭到批斗,一度停止了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组织为王范堂落实了政策,恢复了工作。这时,他虽已退休,仍精力充沛,笔耕不缀,将自己在抗日战争中所经历的许多事件写成回忆录,传给子孙后代。他给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人民政协报》、《团结报》,汉中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石泉县志办公室等单位写的数十篇文稿,被公开发表或收进专著。

电影《血战台儿庄》上映之后,默默无闻的王范堂顿时成了新闻人物。采访的、摄影的、索要资料的络绎不绝。

1987年5月8日,王范堂老人突发脑溢血与世长辞。他生前嘱咐子女将骨灰送回石泉老家安葬。

2000年3月27日,王范堂骨灰安葬仪式在石泉县城北坡陵园隆重举行。时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陈忠实、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蓬分别题写了碑铭。那天,汉中市汉台区政协、文化馆,安康市石泉县政协、统战部、县志办的负责同志及王范堂的子女、亲属参加了骨灰安葬仪式。(福宁客网络版权作品,作者:秦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02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