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是十大元帅中,家庭相对贫苦的一位,他是跟着母亲长大的,父亲长期在外谋生,徐向前七八岁的时候,母亲便给他和哥哥规定任务,每天早起必须拾一箩头粪回来。
徐向前的家乡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前有一条车马人行大道,离徐向前家有1里多远,他们兄弟俩每天就在这条大道上拾粪。拾粪在现代人看来是个苦活,脏活,感觉是个很简单的活。但那时候并不是只有徐家兄弟在拾粪,别人家的大小孩子也要到这条大道上去拾,所以谁起来得早,就能多拾一些,谁起得晚,就可能空着箩头回家。徐向前要完成母亲定的数额就得早起床,要得到母亲的赞扬还得走在哥哥的前面。他有时起得早,不等哥醒来,就背上箩头走了。
有一次,哥哥起来晚了,没有拾到粪,怕母亲责罚,就央求徐向前把粪分给他一半。徐向前不干,他反对欺骗母亲。哥俩为此还吵了一阵,最后哥哥自知理亏,只好到母亲面前去认错。
北方冬天的五更时分是最冷的,人们管它叫“鬼龇牙的时辰”。有时徐向前拾粪回来,脚冻麻木了,手冻僵了。母亲很心疼,帮他脱鞋,让他上热炕暖和,还用手暖他的冻得发紫的小手,可是从来不说不让孩子去拾粪的话。
徐向前到成年后才体会到,母亲这样做,也是一种对孩子的爱,而且是真正的爱。这对他的坚强性格的形成。是一个直接的因素。
漫长的冬天过去,到了夏天,徐向前就去割草,挖野菜,采榆、杏、桑、槐、杨、柳叶。
受生活的逼迫,让徐向前小时候吃过许多种野菜和树叶。这对他后来从事千难万苦的革命事业倒很有好处。战争年代,长征途中,徐向前的这些生活经验帮他度过了许多难关。长征时,红四方面军曾三过草地,粮食极度缺乏,他带头采野菜充饥。他不仅认识什么样的野菜可以吃,而且知道什么样的野菜怎样做才好吃。为了不忘记自己的出身,为了使自己经常忆起最初的革命年代,直到他当了元帅之后,还经常吃些粗粮和野菜,有时还自己亲手去采摘。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社会交流极不发达。在城里,吃、穿、用主要是用货币去交换,而在徐向前生长的山村里,吃、穿、用主要靠自家生产,买卖货物很少见。家家户户,年年岁岁,都要自己想方设法地种地、织布、编织各种器皿、家具、帘席徐向前生活在这样的“小社会”中,必须努力去适应这个环境。要会做各种家务事,会做力所能及的农活,还要学会各种编织手艺。他学会了编挖野菜和挑土拾粪用的箩头、篮子,捞米饭用的笊篱等一些编织手艺。在他当上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时候,家里还用着他编的笊篱。
这笊篱往往引起母亲对他的思念,有时手里拿着笊篱,眼泪就流了下来。这种感情,这种爱,只有穷过的人才能体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