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北上,他为迎接毛主席四处筹粮,还准备了两位男护士
开国少将余洪远,陕西省西乡县高川乡人,1907年生,1991年因病逝世,终年84岁。在随红四方面军长征期间,总指挥徐向前曾命令余洪远为中央红军筹粮,余洪远带领筹粮队历经艰辛,胜利地完成了筹粮任务,得到朱总司令的表扬,毛主席也很满意。
1929年11月,西乡大旱成灾,颗粒无收;加之巨匪王三春的骚扰,民不聊生。余洪远早年思想进步,懂得许多革命道理。他听说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来到四川,便下定投奔红军的决心。于是,他约了本村几个青年,去四川一带寻找红军,一时未能找到,就在通江县洪口镇做工度日,等候红军。
1932年11月6日,红四方面军到达四川省通江县,余洪远当天晚上就参加了红军,并主动为红军带路,打下了川军盘踞的通江洪口镇。初露才华的余洪远引起红军首长的关注,三天后,他就被选调红军第十师政治部,当上了一名政治宣传员,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2月7日,红军在通江召开五县一市党团员代表大会,到会60余人,代表地方党员200余人。余洪远代表洪口镇党组织参加党代会,大会选举成立了川陕省委,袁克服任省委书记,余洪远当选为组织部长,从此进入领导层。
1935年3月,余洪远随红四方面军开始了长征,先后参加了嘉陵江、剑门关等诸多战役,并担任红四方面军后方纵队负责人。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渡过嘉陵江,转战川西北后,他们一面在这里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一面做迎接中央红军到来的准备。在总部首长的号召下,红四方面军全军指战员捻毛线、织毛衣、毛袜,热火朝天地筹集物资。为迎接北上的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命令余洪远负责筹集军粮,为两支红军部队在懋功会师做好物资准备。余洪远从徐向前那里接受任务后,用最快速度组建了迎接中央红军筹粮队,由1个工兵营开路,1个战斗团和总部警卫营掩护,即向懋功疾进。当时,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当地群众都上山躲藏。余洪远找到了几个通司,向山上群众喊话,宣传革命道理和红军宗旨,躲藏的群众观察许久,觉得这支军队与以往的军队不同,才纷纷下山回到家中。余洪远把筹粮队编成若干小组,深入老百姓家中宣传红军是穷人的军队,是少数民族的好朋友。经过一番艰苦细致的工作,群众很快消除了顾虑,把藏在山洞里的粮食挖出来支援红军。筹粮队如数付款,或用布匹、盐巴兑换。对土司富绅的粮食,由红军打了条子征借。在两大红军主力会师前,余洪远和同志们历经艰辛,先后在中坝、懋功等地筹集了900多万斤粮食和大量的食盐、豆瓣酱、腊肉、辣椒面等。中央红军指战员们捧着红四方面军赠送的这些东西,真是万分地高兴。一位姓曹的团长,因伤躺在担架上,他紧握着余洪远的手说:“感谢老大哥部队,这可是给了我们最大的支援啊!” 几天后,中央红军在这里得到了较充实的物资补充和休整,体力得以恢复。精神饱满,又继续北上。这些被形容为雪中送炭的物资,保证了红军过雪山草地之需。
余洪远精心筹粮的事迹名扬红军。一天,中央机关秘书长刘奇打电话给余洪远,说粮食在目前暂时差不多够了,眼下急需再办几件事:一是给中央再送点酥油、骡马和毛驴,因为徐特立、谢觉哉、董必武等老人喜欢骑毛驴;二是特别提出要给毛泽东选一匹温顺的驮马和一位有文化的男护士。余洪远向徐向前汇报后,徐向前亲自谋划这些事,指示余洪远要千方百计办好。第二天,余洪远就选送去了酥油、骡马和毛驴。中央红军许多将领也都有了新的座骑。7头毛驴是买的土司家的挂红彩、吊铃铛的好毛驴。董老、谢老等几位老人都非常满意,徐特立还舍不得骑,只用它驮东西,自己穿着草鞋拄着木棍在后面走。因当时难以找到好马,余洪远便果断地把自己的坐骑——一头温顺的骏马送给了毛主席。因当时红四方面军部队中的护士大多是女的,且识字不多,余洪远把在自己身边工作的,符合毛主席提出两个条件的医生孙玉华送到毛主席身边,毛主席对此很满意。余洪远出色的工作受到了总指挥徐向前的赞扬。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朱总司令路过马尔康,接见余洪远时赞扬说:“搞了这么多东西,真是完成了一项光荣的任务呀!中央领导同志、中央机关和不少一方面军的同志,都吃到你们搞的粮食,我还吃到你们从中坝带来的腊肉呢!” 邓小平在此后谈起长征便说:“过了雪山后,四方面军送了我3件宝,一匹马,一件狐皮大衣,一包牛肉干。这3件东西真是顶了大事呀!”
红军到达延安后,余洪远即入抗大二期学习。学习期间,余洪远的理论政策水平提高很快,自觉地同张国焘错误路线划清界限。抗日战争时期,组织上派余洪远担任中共汉南特委书记,领导汉中地区抗日救亡工作和党组织的整理与发展。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他逐步恢复了汉中党组织的活动,同时,还转送了一批知识青年和年轻党员到革命圣地延安学习。1938年10月,余洪远调回陕西省委任省委组织部干部科长。1940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10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关中军分区兼警备第一旅政治部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余洪远任太行军区独2旅政委,反攻豫北时,独2旅原作为8旅的预备队,因敌66师已进至屯子山,8旅已无法插断敌军,纵队副司令曾绍山打电话命令独2旅:火速向东穿插,坚决把敌防线撕开,并要求坚守至黄昏主力赶到时为止。在余洪远的率领下,独2旅强行军赶到郑岗,敌第二快速纵队前卫与66师之间有三四公里的空隙,独2旅76团2营抢占范庄和敌66师接火,独2旅在敌人两面夹击下展开了艰险的阻击战,一直战斗到我军主力赶到,圆满完成了阻击任务。为此,纵队司令员陈锡联给余洪远打电话:“余洪远同志吗?辛苦了。你们抗得硬,打得好!”陈锡联还专门给独立第二旅请功奖励。
后来,余洪远所在的第9纵队,奉中央军委命令于河南周口地区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属第2野战军第4兵团建制。军长秦基伟、政治委员谷景生、政治部主任余洪远。第15军组建后,作为渡江战役兵团先遣军,于3月初从河南周口地区出发,在向长江北岸挺进中,连克湖北英山、罗田及安徽太湖、望江诸城,控制了以华阳镇为中心的江北滩头阵地,胜利地完成了掩护兵团主力于黄梅、宿松一线地区展开的任务。4月21日,15军为兵团左纵队于主要突击方向一举突破敌长江防线,占领香山、黄山主峰。随即疾进浙赣线,直指武夷山北麓。昼夜追击南逃之敌750公里,解放横峰、上饶、葛源、广丰、建阳、水吉、建瓯、丰乐、南平等地。尔后,挥师南下,进军中南。9至10月,参加广东战役,11月,参加广西战役,俘敌第48军军长张文鸿、第126军副军长王伟仓以下近万人。1950年初,长途行军1300余公里,胜利完成进军云南的任务。继而开赴川、滇、黔、康边境地区参加剿匪作战。与友军密切协同,基本肃清了纵横各约500公里,包括4个省的残余股匪,共帮助建立600多个区、乡政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建国后,余洪远历任沈阳军区炮兵政委、成都军区副政委。1955年,余洪远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福宁客网络版权作品,作品:秦晋)
博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