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福宁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022

开国上将谈朝鲜战争,歼灭美军一个师志愿军得用两个军

$
0
0

根据敌情和战场形势,邓华认为出动4个军入朝参战仍显兵力不足。当彭德怀在10月11日来到兵团司令部检查出国作战准备情况时,邓华又向彭德怀建议:“我军火力弱,敌人火力强,歼灭美军一个师,我们得用两个军,所以还得向中央建议增调部队。”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7月,中国组建了东北边防军,保卫边境安全,并随时准备渡江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东北边防军以四野的13兵团为骨干力量,中央军委调邓华担任13兵团司令员。

这一年,邓华刚满40岁,正是英年锐气。抗美援朝战争给了邓华这位虎将充分施展军事才华的机会,他的军人生涯达到最辉煌时期。

朝鲜战争一爆发,邓华就密切关注战场的形势。他认真研究过“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知道那位年已70岁的美国老头儿不是寻常人物。邓华想,如果朝鲜人民军能够在短时间内完全解放南朝鲜全境,这是再好不过了。如果战争时间拖延,朝鲜人民军久攻敌方最后阵地不下,那么麦克阿瑟很可能有大的反扑动作,战场形势也许会发生逆转。

作为边防军兵团司令员,此时此刻要在战略问题上向中央提供决策参考。邓华久思后,给中央军委写了报告:

“……鉴于朝鲜人民军战线南伸而延长,美军凭借其海空军优势,于朝鲜东、西海岸中腰部铤而走险的可能性大为增加。显然,如果以朝鲜人民军弱小的海、空军和后方留守陆军,阻止美国从两侧而不是正面的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登陆作战企图是很困难的,况且,朝鲜三面环海,东、西海岸线较长,给人民军集中、重点防守带来不便。”

对美军可能采取的作战方式及方向,邓华指向明确,如果他当时就在朝鲜战场上的话,后来的麦克阿瑟的仁川登陆就要遇到麻烦了。

邓华接任13兵团司令员职务后,毛泽东在北京中南海召见了他。邓华坐下后,毛泽东递给他一支烟,说道:“你们的任务是保卫东北边防,但要准备同美国人打仗,要准备打前所未有的大仗,要准备他们打原子弹。他打原子弹,我们打手榴弹,抓住他的弱点,跟着他,最后打败他。”

邓华停止笔记,兴奋地说道:“是的,抓住他的弱点,跟着打,美军的武器装备好,火力组织也好,从正面攻击不容易奏效。我军可以从侧翼和侧后迂回、渗透、穿插、包围,打近战、夜战。他打他的优势,我们打我们的优势。”

毛泽东脸上透露出欣喜。邓华把他同美军作战的指导思想,发挥得这样具体明确,无疑是认真研究过同美军作战的战术问题的。毛泽东微微点头,又说:“你的报告说美军可能在朝鲜东西海岸中腰部实施登陆作战,很有见地。8月份可能没有作战任务,要准备在9月上旬作战。我们刚刚给高岗打了电报,要他们在8月中旬召开边防军各军师干部开会,务必在8月内完成一切作战准备工作。你和肖劲光、肖华他们去参加这次会议。”这话透出毛泽东对邓华的信赖和器重。

1950年8月初,朝鲜人民军已经解放了朝鲜南部90%以上的土地和92%以上的人口。8月15日,金日成发布命令,要求在8月份内完全解放南朝鲜全部国土。但是到8月底,双方仍在南部的洛东江地区激战,敌人最后一道环形防御圈始终未能打破。

也就在此时,麦克阿瑟的仁川登陆计划获得美国最高当局的批准。

麦克阿瑟的登陆作战计划被批准仅两天,邓华在13兵团领导会上对众人说道:“估计敌人将来反攻的意图,可能以一部分兵力在朝鲜沿海侧后几处登陆,实行扰乱牵制,其主力则于现地由南而北沿主要铁道公路逐步推进。另一种可能是以一部兵力于现地与人民军周旋,抓住人民军,其主力则在人民军侧后大举登陆,前后夹击,如此人民军的处境会很困难。”

半个月后,也就是9月15日,在麦克阿瑟的亲自指挥下,“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了。朝鲜人民军的主力被截断在南朝鲜,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朝鲜战争形势由此急转直下。麦克阿瑟在实施仁川登陆计划过程中,曾不止一次地问他的手下人:“会不会泄密呢?”他最担心的是登陆作战计划被对方知晓,那样的话,他将可能一败涂地。

遗憾的是,当时朝鲜人民军陶醉在胜利之中,或者说被拖在鏖战中,没能注意到麦克阿瑟的冒险之举。9月15日,“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成功,28日即占领了汉城,随后迅速北进。10月1日南朝鲜军首先越过三八线,10月7日,美军也越过了三八线,与南朝鲜军一同进攻平壤。10月19日,平壤陷落。

本来,麦克阿瑟在10月2日下达的第2号作战命令中,要求美国第8集团军在占领平壤后,与夺取元山的第10军在元山蜂腰部汇合,然后再向北推进。但是,随着美韩军战果的扩大,麦克阿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在10月17日下达了第4号作战命令,取消原定的两支部队在元山蜂腰部汇合的计划,命令这两支部队继续前进,直到中朝边境的鸭绿江。于是,美军以师为单位,争先恐后地拥向鸭绿江畔。

唇亡齿寒,中国人民不能眼见战火烧到自己的领土上。东北边防军13兵团所部4个军、3个炮兵师、1个高射炮团迅速集结在鸭绿江畔,只待一声令下,立即奔赴朝鲜战场。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前,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沈阳召开了首批志愿军军以上干部会议。这次会议,主要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决策,确定入朝作战的指导方针。

会议结束已是深夜了,邓华等13兵团领导人仍在一起商讨着,因为有一件大事牵挂在心头:入朝作战的兵力有些不足,必须具备优势兵力才能取得初战胜利。

按原定的作战部署,志愿军先派两个军过江。两个军约12万人,而此时的“联合国军”总兵力已达42万人,地面部队拥有5个军,其中美军为3个军。除了地面部队外,“联合国军”还拥有作战飞机1000多架,各型军舰300多艘。且不说对方的海空军优势,仅同它的地面部队相比,我军仅出动2个军,也不具备优势。

邓华和洪学智决定面呈彭德怀。彭德怀见邓华和洪学智深夜叩门,知道必有要事,便说:“军中无禁忌,只管说。”邓华直言道:“先过去两个军兵力太少,形不成优势,是不是考虑4个军一起过江?”洪学智接着补充道:“美军飞机已经发现我军在边境集结,一旦他们把鸭绿江桥炸了,我们部队再过江就困难了。”

彭德怀听罢点点头,说:“这个意见很好,我立即向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报告。”

第二天,彭德怀即致电中央军委,建议志愿军部队全部过江。

毛泽东随即复电同意。

历史证明,当时的处置是非常正确果断的,如果志愿军首批仅出动两个军,是不可能取得初战胜利的。

根据敌情和战场形势,邓华认为出动4个军入朝参战仍显兵力不足。当彭德怀在10月11日来到兵团司令部检查出国作战准备情况时,邓华又向彭德怀建议:“我军火力弱,敌人火力强,歼灭美军一个师,我们得用两个军,所以还得向中央建议增调部队。”

彭德怀听取了邓华和洪学智这些意见,并报告给中央军委。中央军委随后紧急调遣驻扎在天津的第66军加入志愿军序列。11月份,又调第9兵团3个军入朝参战。

1953年6月,朝鲜停战谈判的各项议程全部达成协议。6月15日,中朝联军司令部向部队发出命令:从6月16日起,一律停止主动向敌人攻击。6月16日,交战双方参谋人员按照实际接触线重新划定了军事分界线。双方的文字专家也在逐字逐段地最后审定停战协定的文本。

为即将到来的和平,在朝鲜战场鏖战了3年的邓华心中是欢欣的。6月16日晚上,他特意吩咐食堂加菜,拿出了茅台酒,与志愿军其他领导人同庆。

然而,6月17日深夜,南朝鲜当局却以“就地释放”为名,在南朝鲜军队的训练中心“就地释放”了2.7万名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按照停战协议,双方战俘都需交还对方。南朝鲜当局“就地释放”,实际上是扣留战俘,蓄意挑起事端,明目张胆地破坏停战协议。

消息传到志愿军总部,邓华拍案而起,对李承晚当局的猖狂行径极其愤怒,他对身旁的副司令员杨得志说道:“看样子还得给李承晚点苦头吃才行!”

考虑了一会儿,他在巨幅作战图上拍了一下,对杨得志说:“我们在这里狠狠给他一刀!”

邓华巴掌拍击的位置,是李承晚军队当时占据的一个突出部。它位于金城以南,南朝鲜军在此配置了几个师的兵力。从军事角度看,这个突出部对我方威胁较大,而打掉这个突出部,则能将双方实际停火线拉直。

6月20日,准备赴开城办理停战协定签字的彭德怀从北京抵达平壤,在听取了邓华的作战设想后,立即于当天夜里给毛泽东发去电报,请示打击南朝鲜军队一事。

第二天,毛泽东回电彭德怀,表示同意打击李承晚集团。毛泽东说道:“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已经准备和平签字的邓华和志愿军将士们再一次进入紧张的临战状态。

志愿军当时在金城地区有4个军的兵力,为了保证我军兵力和火力上的优势,邓华决定再增加1个军,并增调3个炮兵团。这样,志愿军无论在兵力上还是在火力上都优于对方了。

7月13日21时,金城前线乌云密布,大雨欲来。就在这时,金城反击战打响了,志愿军1000多门火炮突然发起猛烈轰击,顷刻间,南朝鲜军队的防线山崩地裂,成为一片火海。志愿军6个军同时向南朝鲜军4个师25公里正面发起攻击,1小时内即全部突破其前沿阵地。

在作战室里密切注视前线情况的邓华,此刻是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同时对敌人4个师宽大正面进行战役反击,这真是大仗硬仗啊!这是何等巨大的变化啊!拿火炮来说,解放战争中天津攻坚战我军发炮7万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是空前的。随后进行的淮海战役,我军一共发炮20多万发。到了朝鲜战场的上甘岭战役,志愿军一共发射了40多万发炮弹,令许多老战士难以想象。而现在的金城反击战,志愿军一下子集中了1000多门火炮,准备了70万发炮弹,不到3年时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强大起来了,可以硬碰硬地压制敌手了。

经过3天激战,志愿军在金城地区将战线向南推进了15公里,歼灭了南朝鲜军4个师大部。随后又打退了美军和南朝鲜军7个师的反扑。整个战役歼敌5万多人。到7月27日,基本拉直了战线,我军的防线向南推进了178平方公里。

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双方谈判首席代表签字后正式生效。燃烧了3年零23天的战火熄灭了。和平降临到了朝鲜大地!

邓华说:“现代战争一定要有必需的现代技术装备。”“技术是科学,仅靠勇敢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种由鲜血和生命凝结而成的宝贵经验,是对志愿军参加2年9个月现代化作战的科学概括。这是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节选自:《军事文摘》2007年第09期,作者:北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02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