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解放军对大陈岛发起攻击。眼见大陈岛即将失守,国民党在美国舰队的协助下,将大陈岛的军民全部撤回台湾。从此,世代居住于大陈岛的百姓就成了大陆人们口中的"台湾同胞"。
1955年2月8日,台军方开始进行第一批的居民与军队的撤离,由蒋经国负责指挥进行相关行动。撤离的行动一共进行了四天,至2月11日完成最后一批居民与军队的撤离,此时大陈岛上已无居民,蒋经国亲自降下了大陈岛上的最后一面中华民国国旗后,离开该地并裁撤中华民国浙江省政府。
失去一江山岛后,大陈岛的防守困难骤增,加上以距离而论,台湾到大陈岛的距离比大陆远,在物资补给上相对不易,而台北方面与美国签署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里,金马及大陈岛都不在共同防御的范围之内(防御范围仅限于台湾与澎湖),经过多方评估后,最后台当局决定主动撤离大陈岛,将大陈岛上的居民与军队全数迁移至台湾,加强巩固对台湾的防守。
撤往台湾的大陈岛居民。看了这些照片,有点想落泪的感觉。
撤离的大陈居民先是都在基隆港上岸,而后台湾政府将其安置到全台湾各地,包括花莲、台东、台北、高雄都有大陈岛的居民被安置,后代则散布在全台各地。
大陈岛当时有多少居民,蒋介石就大陈岛撤退发表的《告海内外同胞书》中说是一万七千人。
由于这些“大陈义胞”的命运与国民党紧密相连,来台后的大陈居民大多对国民党及蒋家有很强烈的情感认同,日后投效军旅、公务者不在少数。在大陈居民的集中居住区还有人修建了“蒋公庙”(高雄旗津岛),祭拜蒋介石。
今天在台湾仍可以见到“大陈新村”、“一江新村”等安置大陈居民的地方所在。
丢失大陈,对台湾当局的打击很大,因为没了“浙江省政府”,蒋介石的“中国总统”下辖只有乐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县、连江县(马祖),其地方割据色彩愈显浓厚。
撤往台湾的大陈岛居民。
大陈岛居民登舰撤往台湾。
参与大陈岛居民撤台的美军Harold Grant 准将和Earle E.
Partridge中将。
图为国军撤退前夕搬运岛上物资。
参与大陈岛撤退的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