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毛泽东舍小家为大家,动员组织自己所有的亲人参加革命,他一家先后有6位亲人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幸存的亲人没有一人在中央或地方担任要职,曾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的大弟媳王淑兰,只留在韶山故里做接待和宣传讲解工作;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弟岳母周陈轩,晚年也只是和女儿一起过着平凡的生活。
毛泽民的结发妻子王淑兰
王淑兰,毛泽东的弟媳,毛泽民的第一位妻子。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他刚刚在韶山宾馆住下,就问韶山公社书记毛继生:“四嫂呢?她在不在家里?” 毛继生说:“她到长沙去了。今天上午,我们已派人去接她回来!” 毛泽东说:“对,应该请她回来。她回来了,就有人帮我待客了!” 这里所说的四嫂,就是毛泽东大弟弟毛泽民的结发妻子王淑兰。毛泽民在家族排行第四,按乡里习惯,人们都称呼其妻为四嫂。
毛泽覃的岳母周陈轩
周陈轩,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的岳母,1883年7月26日生,江西省临川县人。她的丈夫周模彬(1853一-1913)清末时曾在广西任玉林直隶州知州等职,后来定居于湖南省长沙市小吴门松桂园一号。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毛泽覃在长沙从事革命活动,住在望麓园宁乡同乡会宿舍。此地距周家不远,因交往甚密,毛泽覃和周陈轩的女儿周文楠结识并相爱。虽毛泽覃系闭塞的韶山冲出来的农家孩子,但周陈轩还是高兴地同意了这门亲事。
当时尚在读书的周文楠,在毛泽覃等革命志士的影响下,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周陈轩协助女儿保管、传递党的机密文件,掩护革命同志活动,毛泽覃及其二哥毛泽民非常尊敬她,亲切地叫她妈妈。在以后的战斗岁月中,毛泽民曾化名周彬,毛泽覃曾化名周芳,也就是随周陈轩的姓而改的。
1925年秋,毛泽东赴广州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并主编《政治周报》。毛泽覃亦去广州,先后在黄埔军校政治部、中共广东区委等处工作。次年7月,周文楠赴广州学习,并与毛泽覃结婚,周陈轩随往。在广州期间,毛泽东常抽空去毛泽覃家看望周陈轩。
1927年广州“四·一五”大屠杀后,毛泽覃和身怀六甲的周文楠离开广州经上海到达武汉,周陈轩则返回长沙老家。“七·一五”汪精卫公开叛变后,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毛泽覃奉命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35年4月,在江西瑞金红林区纸槽与国民党军队作战时英勇牺牲。周文楠从武汉回到长沙,嗣后,周陈轩的家,又成了党组织地下活动的场所。
1927年9月8日,也就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前一天,周文楠生下了毛楚雄,周陈轩一家都非常高兴。由于叛徒告密,周文楠于1928年3月被湖南省清乡司令部逮捕,出生才6介月的孩子也随母亲一起入狱。
周文楠母子入狱后,厨陈轩及其继子周自娱四处设法营救,周文楠因患病获准保外就医一个多月后又重新入狱。毛楚雄则留在家中。1930年7月,我红三军团攻克长沙,周文楠被营救出狱,后随同红军去湘赣苏区工作,直到1936年冬才回到长沙。
周文楠坐牢和在苏区工作期间,抚养、教育毛楚雄的重担全落到了周陈轩、周自娱肩上。1937年11月,侵华日军派出数架飞机侵入长沙,在小吴门一带狂轰滥炸,炸死炸伤300余人,长沙城一片混乱,周家也无法生活下去。恰此时,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1929年时被国民党当局没收的韶山上屋场毛泽东故居及田土已经退还。毛泽东的堂弟毛泽连和族侄毛特夫奉党组织指示,将周陈轩、周自娱、周文楠及毛楚雄接到韶山,住进毛泽东的家。周文楠被安排在毛氏宗祠教书,从事地下工作。1940年奉命去了延安。1942年与王英樵结婚。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周文楠夫妇随同中共中央西北局干部大队开赴东北。
毛泽东在延安得知周陈轩等迁居韶山后,非常高兴。1938年5月26日,毛泽东致信堂兄毛宇居,告知“楚雄等已寄微款,尔后可略接济一点,请督其刻苦节省。周先生留居韶山甚好,应看成一家人,不分彼此。”毛泽东除自己寄些款项外,还找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领导谈话,请组织上设法给周陈轩等寄些生活费维持其艰苦的生活。其闻,国民党顽固派先后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韶山和延安的联系中断,党组织给他们的生活费很难收到,加上兵荒马乱,生活更加艰苦。
周陈轩一家三人,继子周自娱身体多病(1942年逝世),毛楚雄年纪小,正在读书,全家生活靠她一人操劳。周陈轩喂猪、喂鸡、种菜、砍柴、织布,样样都干。她省吃俭用,乐于助人。在困难的情况下,常把自忌家的一点米送给别人,甚至连一小盅油也要倒给人家一大半。因此,周陈轩在韶山人民中享有较高的威望。
王淑兰和外孙们
1960年代毛泽东回乡后在族人指引下上“虎歇坪”扫墓
在周陈轩、周自娱的培养、教育下,毛楚雄逐渐成长,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做一个“改革社会的人物,为国效力”。1945年8月,毛楚雄参加了王震、王首道率领的八路军南下支队,后随队北上。1946年8月7日,已是中原军区干部的毛楚雄,化名李信生,作为新四军第五师干部旅旅长、原军调部武汉第九执行小组我方代表张文津、干部旅政治部主任吴祖贻的随员,前往西安与国民党方面谈判,行至陕西宁陕县东江口镇,遭胡宗南部无理扣押,于8月22日深夜被活埋于东江口一座城隍庙后,牺牲时,不满19岁。
周自娱去世、毛楚雄参军后,毛泽东故居只剩下周陈轩孤苦一人,虽然常得到毛宇居、毛泽连以及其他乡邻的帮助,但生活仍然很困难,可周陈轩硬是一个人支撑过来了,一直熬到新中国成立。
韶山解放后,常有党政机关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工人、农民和学校师生来参观,周陈轩热情地向他们介绍毛泽东一家的革命事迹和毛泽东故居的变迁情况。此时,她已年近70,一个人住在这里有诸多不便。于是,她于1950年初给在东北沈阳法院工作的周文楠去信,想去东北和女儿一道生活。周文楠接信后,致信毛泽东征求意见,并请求帮助。
毛泽东对周老太太的处境非常关心,即于5月12日复信周文楠:“接你母亲去东北和你一道生活一事,我认为是好的。我可以写信给湖南方面发给旅费。惟你母年高,一人在路上无人招扶是否安全,是否需要你自己去湖南接她同去东北方为妥当,请你考虑告我。”这年5月下旬,毛岸英回韶山时,又遵照毛泽东的嘱咐看望了周陈轩老人,并合影留念。
周文楠接到毛泽东的复信后,干6月动身去湖南接母亲。路过北京时,毛泽东抽空接见,与她长谈。谈到毛楚雄牺牲之事如何讲给周老太太听时,毛泽东说,请你告诉周外婆,就说我说了,“楚雄是个有志气的孩子,是韶山人民的好儿子,送他到国外很远的地方学习去了,也不能通信”,免得她老人家受到刺激,时间长了,慢慢也就好了。因此,周陈轩直到临终,仍不知道自己一手带大的毛楚雄已经牺牲。毛泽东语气深重地说:“楚雄年龄不大,为国捐躯,虽死犹荣,以后要好好照顾外婆,经常安慰她老人家。”
6月14日,毛泽东又给中共湖南省委第一副书记,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王首道写了一封信,由周文楠带交。信中写道:“毛泽覃同志的岳母周老太太年已六十,住在湘潭韶山我的家里已有十余年,同当地人民的关系甚好,是一个好老人。她的女儿周文楠同志在沈阳法院工作,现回家去看老太太。老太太前有去东北依其女儿之意,但尚未作决定。如老太太去东北,请你考虑是否可以给以旅费的帮助。如可能,在通例上说得过去的话则帮助之,如不可能,则要她仍住现地不动,请与文楠同志商酌办理。"@周文楠在长沙,受到了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王首道等同志的热情接待。在省委、省政府的帮助下,周文楠回到了韶山,与睽违10多年的母亲见面,又拜访了堂婶毛蔚生六阿婆,堂兄毛字居等及文家诸表兄、嫂后,偕老母回到江西临川鹏坊老家看望乡亲,住了一段时间。是年9月,北上沈阳。随着周文楠职务调动,周陈轩先后在黑龙江省泰安(今依安)、齐齐哈尔、哈尔滨市居住,曾任哈尔滨市政协委员。
1955年,毛泽东派人到哈尔滨看望周陈轩,并送给人民币300元作生活补助费。
1956年11月,时任哈尔滨市城市建设局局长的王英樵去北京参加国家城市建设部召开的会议,带去了周陈轩、周文楠和王淑兰(毛泽民的遗孀)联名给毛泽东的信。信中谈到王英樵过去在延安保小工作,毛泽民的女儿毛远志、养子毛华初都在王前读过书,希望毛泽东予以接见。
12月10日上午,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住所接见了王英樵和在湖南一师读书时的同学;南京师院的熊教授。交谈中,毛泽东详细地询问了周陈轩老人的身体情况,并问生活上有困难没有?王英樵回答,“周外婆虽已73岁,但身体无大病,精神很好。生活上没有什么困难。”毛泽东听后非常高兴,接着,他向熊教授介绍说:“周陈轩外婆带着毛泽覃烈士的孩子毛楚雄,在韶山住了十多年,1950年她寄信给周文楠接往东北去的,老人扶养革命后代费尽了心血,生活很苦,在韶山人民群众中很有威望,韶山人民都称赞她是一位很好的老人。”
周陈轩因患胃溃疡病,经医治无效,于1968年8月10日在哈尔滨逝世,终年85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党政领导部门为她举行了有1000多人参加的追悼会。周文楠致信毛泽东,报告了周陈轩病故的情况,并谈到老人在世时一心想着再回韶山,提出是否可将老人的骨灰运至韶山安葬。毛泽东批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骨灰安葬问题可以按周文楠意见处理。
1968年11月,周文楠、王英樵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关部门领导将周陈轩老人的骨灰护送至韶山。11月4日,在韶山举行了几百人参加的追悼会。会后,将老人的骨灰安葬于毛泽东少年时读私塾的地方——南岸对面的山麓,周陈轩老人的遗愿终得实现。
博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