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倒台后他和康生炮制的“汉奸”事件似乎也不了了之了。斗换星移,随着武汉失陷,贫病交加之中的陈独秀流亡入川,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法庭上打官司了,而现实也没有再给他“算总账”的机会。这桩莫须有的冤案,如同一把锋利的剪刀,一下子切断了陈独秀与中国政治和中国革命的脐带,一个轰轰烈烈的政治家从此告别了政坛。
左,被推举为中国托派领袖、但对托派抗日主张不满的陈独秀;右,国际托派领袖托洛茨基
这起“汉奸”事件起因是党内"托派"的斗争。所谓“托派”,全称是“托洛茨基反对派”,因该派领袖托洛茨基与斯大林长期对立而得名。在抗日问题上,托洛茨基主张民族革命要从属于阶级斗争,反对第二次国共合作、反对向蒋介石做任何妥协。因此,中国托派也跟风主张,“拥护战争,不拥护国民党领导;参加对外战争,但不放弃国内革命”。换句话讲,就是,即不反对抗日,但坚决反对联蒋抗日。
就当时的中国而言,一致对外,国共合作有利于抗日,是显而易见的。但托派坚持“阶级斗争”高于“民族革命”。这是他们当日指责延安“以抗日为借口,……屈膝于国民党面前”、“红军改编是把红军变成民族爱国主义的工具”的主要理论依据。托派认为,延安联蒋抗日,已是“彻底投降”、“自觉的叛卖”、“完全堕落为小资产阶级的改良派”。这种论调,在今天看来相当荒诞;但在当时,却也曾有过一些市场。
“托派”的这种主张,所产生的最直接的一个后果,就是曾当选为“中国托派”总书记的陈独秀,也欲公开表示要与托派脱离一切关系。自1931年当选总书记以来,陈就没完没了地与托派内部鼓吹“工人没有祖国”的狂热年轻人论辩,但毫无效果。1932年,陈独秀入狱,1935年,狂热分子背着陈改组了托派领导机构,并把陈开除出托派。
虽然托洛茨基仍坚持“中国托派”必须与陈独秀合作,但出狱后的陈,目睹中国托派们在民族将亡之际,“还将国民政府和日本帝国主义作为同等的敌人,躲在上海亭子间里继续两个拳头打人,既反对国民党又反对共产党,并自以为最革命”,故绝然托人,要求在《中央日报》刊登启事,公开声明“中国有无托派我不知道,我不是托派”。
延安方面,在抗战初期,也对“托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譬如,被共产国际指为“杨虎城身边的托派分子”的张慕陶,在张学良被扣押后,支持东北军少壮派杀死主和派将领,对南京开战。延安《新中华报》遂刊文《托派张慕陶等阴谋企图破坏和平统一》,指责张“亟待挑拨内战,帮助日寇”。
按共产国际的立场,延安有必要“采取果断措施反对托洛茨基分子,因为他们竭力企图破坏和平调整中共和国民党的相互关系,挑起一切内部冲突,以有利于日本侵略者。必须仔细审查党的机关、红军等周围的人员,并对可疑分子和挑拨分子采取必要的措施。”事实上,共产国际当日也正在审理“反苏托洛斯基平行总部”一案,该案的最终定性是:托派分子“答应帮助日本侵占中国”。
这种定性模式,为从苏联归国的王明、康生等人处理中国托派问题,提供了模板,为陈独秀冤案创造了条件。王明将托派称作“托匪”,与“汉奸、敌探”并列,指责他们“正在加紧挑拨离间以破坏我国民族力量团结”,是中国抗战“目前最大难关”;康生则发表文章,称陈独秀、彭述之、罗汉等人组织“托匪中央”,与日本合作,承诺“不阻碍日本侵略中国”,并接受日本每月三百元的津贴,“劣迹斑斑”的张慕陶,则被定性为“日本侦探”。
不可否认,中国托派当日的主张不利于抗战,确有批判的必要。但由王明等人兴起的“肃清汉奸托派运动”,存在着严重的扩大化倾向,很多人被错划为“托匪”而蒙冤,乃至付出生命代价。事实上,当日的“肃托”,将早已脱离并长期批评托派的陈独秀划为托派领袖,已属荒诞;将虽主张杀掉蒋介石,但并未加入托派的张慕陶,当成托派典型批判,则可窥见“肃托运动”扩大化的缘由——西安事变期间,延安方面,亦有不少人主张杀掉蒋介石,这些人虽与托派毫无关系,但却可想而知其在王明的“肃托”运动中的遭遇。此外,将托派定性为“日本间谍”,同样也缺乏依据。
总体而言,托派“工人没有祖国”、“反对联蒋抗日”等主张,确实不利于抗战。但据1938年的一项统计显示,托派势力已相当衰弱,其组织成员已不足50人。1937年情形或许要稍好一些,但其实质影响力仍可忽略不计。王明归国后,在这个问题上大动干戈,显然与其个人欲积极迎合共产国际,以巩固个人权位,有很大关系。为此,王明甚至向斯大林打小报告,诬蔑毛泽东“也是托派”。
后来王明倒台了,王明、康生炮制的“汉奸”事件似乎也不了了之了。斗换星移,随着武汉失陷,贫病交加之中的陈独秀流亡入川,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法庭上打官司了,而现实也没有再给他“算总账”的机会。这桩莫须有的冤案,如同一把锋利的剪刀,一下子切断了陈独秀与中国政治和中国革命的脐带,一个轰轰烈烈的政治家从此告别了政坛。
博主推荐: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