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若兰和朱德的婚姻大事,起先并没有和家里“汇报”。婚后有一天,伍若兰回家看父母,母亲问她:“听说你和朱德结婚了?”伍若兰一听,脸“刷”地红了,没作回答。
伍若兰1906年出生于耒阳县一户知识分子家庭,1924年考入当时著名的衡阳第三女子师范学校(简称“女三师”),从那年起,她便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之中。1929年,她为了掩护丈夫朱德和红四军军部撤退,英勇牺牲,年仅23岁。
在伍若兰短短6年的革命生涯中,只要是她工作、战斗过的地方,提到她的名字,几乎是无人不晓。在大家眼里,伍若兰是个奇女子——能文能武,文能编写通俗易懂的革命歌谣,武能双手打枪,百发百中。
全村人把她抢回来
伍若兰从小就是个性格刚强的孩子,死活不肯裹小脚。
1924年,年仅18岁的伍若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女三师”,革命历程从此开始,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5月,湖南省的反动派在长沙制造了“马日事变”,在全省疯狂迫害共产党人,伍若兰也被悬赏通缉。
伍若兰有个表亲在县城的国民党政府当官,有一天他偷偷回来报信,让伍若兰赶紧逃。伍若兰逃走后,这位表亲在南京坐了3年牢。
还有一次,伍若兰被同学出卖,当时她在村里威望极高,全村的人知道后,都拿着钉耙、锄头出来和反动派对峙,由于对方人不够多,迫于压力,最后伍若兰被大伙儿“抢”了回来。
她与朱德私定终身
伍若兰和朱德的爱情故事,很多文学作品都有涉及,而笔者所了解到的“版本”是:有一天,朱德看到祠堂门口伍若兰手书的标语,夸奖说:“笔力好!内容也好!”便向耒阳县的领导打听作者是谁。在热心人的引见下,伍若兰和朱德相识了。1928年3月,两人在耒阳结婚。
伍若兰和朱德的婚姻大事,起先并没有和家里“汇报”。婚后有一天,伍若兰回家看父母,母亲问她:“听说你和朱德结婚了?”伍若兰一听,脸“刷”地红了,没作回答。
他们婚后一个月,即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湘南起义军一万多人上了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成立了工农红军第四军。伍若兰被任命为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队队长。临上井冈山之前,她对她的兄弟说:“哥,父母靠你照顾了,我是回不来了。你们不要害怕,不就是一个死么!”没想到竟然一语成谶。
战友称她双枪女侠
为适应险恶的战争环境,伍若兰还练就了双手打枪的本领。她说过,要是在战斗中右手被打伤了,左手照样能杀敌。她枪法出众,战友们私下都叫她“双枪女侠”。执行任务时的伍若兰,身挎双枪,手里握着一支毛笔,英姿飒爽,颇有儒将风范。
敌人都佩服她顽强
1929年1月,蒋介石纠集湘赣两省6个旅3万多人向井冈山进攻。1929年2月2日,在江西寻乌县的一个村子,为掩护朱德和军部,伍若兰带领警卫排边打边退,不幸被俘,敌人一开始并不知道她的身份,后来却被另一个被俘的战士指认:“这是我们军长的妻子!”
伍若兰英勇就义的经过,我们还是从解放前曾驻扎在老家的国民党士兵那里得知的。当时有个国民党士兵问我们:“你们家是不是有一个叫伍若兰的?”全家人很害怕,都不敢承认。没想到这个士兵接着说:“这个伍若兰可真是顽强,我们用竹签扎她的手,把她吊起来打,灌辣椒水,坐老虎凳,她都不低头。问她红军在哪里。她说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要她投降,她却说:‘要我投降,除非赣江水倒流!’”
2月12日,伍若兰在赣州被国民党残忍杀害,年仅23岁。更令人发指的是,敌人还将她的头颅挂在赣州城示众。
直到2月17日,朱德才从报纸上看到妻子牺牲的消息。他们没有孩子,朱德手里只有伍若兰亲手做的一双布鞋。在粟裕的回忆录中提到,听说妻子被俘时,朱德什么都没说,他拿着这双鞋,独自一人走进了树林里。
坊间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朱德1962年重上井冈山,临下山时,他什么也不要,只带走了一盆“井冈兰”!(本博客所有内容均经过博主福宁客精心编辑,文题结合属于独一无二的,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