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8月2日,科教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四川厅召开。这次会议是根据邓小平的建议召开的。按照他的要求,科学院系统和教育部所属大学各挑选了15名代表前来参加。时任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的刘道玉在会议的秘书组,负责会议的记录、简报和会议代表的生活问题。这次会议是邓小平复出后亲自召开的第一次。
1977年8月科教座谈会后合影。就在这次会议上,小平拍板:当年恢复高考。
1977年7月底的一天,一纸来自中南海的通知被辗转送到31岁的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教师温元凯手中。正值暑假,温元凯已经回到上海和家人团聚。
通知要求他8月初赶到北京开会,至于会议内容,通知未做说明,这让温元凯有点摸不着头脑,“我一个小小助教,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有什么关系?”
8月3日,温元凯匆匆飞到北京,前往机场迎接的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刘道玉告诉他,这次科学界和教育界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是应刚刚复出的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的要求召集的。刘道玉交代温元凯做好准备,到时踊跃发言,这让他意识到,此次会议可能事关重大。
当晚,温元凯下榻北京饭店,再次让他大吃一惊的,是会议资料中的与会人员名单,钱三强、王大珩、童第周、邹承鲁、吴文俊、周培源、苏步青、何东昌等人的名字均赫然在列,这都是当时最著名的一批科学家和教育家。
温元凯数了数,与会代表中50岁以下的只有3人,40岁以下的则只有他自己。
温元凯事后了解到,以他的资历能够应邀参加此次座谈会,与他此前向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方毅写信呼吁加强基础化学研究有关。
据参与筹备和组织此次座谈会的刘道玉回忆,这是邓小平复出后第一次公开参加的重要活动。邓小平对此十分重视,要求从科学院系统和教育部所属大学,各挑选15名代表与会,他要求与会代表首先要有真才实学,还要有见解,敢说话。
根据邓小平的这一要求,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很快圈定了与会代表名单,一共33人。
恢复高考邓小平一锤定音
8月5号上午的会上,查全性先生发言。他讲得非常好,讲得很动情、很激动。
他说,大学的招生工作是培养人才的第一个环节。从武汉大学五年招生的情况看,按照“十六字”方针招收的工农兵大学生,文化基础相差悬殊,质量没有保证。广大群众包括大学生里的教师,对“十六字”方针非常不满。他们说,解放前上大学靠钱,“17年”上大学靠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现在上大学靠权。群众对一些党的干部利用特权招收自己子女非常气愤:“学会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因此“十六字”方针不推倒,招生质量得不到保证,“走后门”不正之风不刹住,党风不能端正,读书无用论的社会风气不可能扭转。
查全性先生的发言,令举座哗然。大家感觉,这个问题提得好,切中要害,纷纷补充查先生的意见。
听完查全性的发言,小平同志表态:“十六字方针必须推倒。恢复统一高考从今年开始。”
教育部部长刘西尧说,今年恢复高考来不及了。招生工作会议已开过了。
邓小平说,今年就改,看准了的。不能等。重新召开一次招生会议就是了。他的表情很严肃。
查全性的讲话大约15分钟左右,包括邓小平插话表态,直到最后的拍板,整个过程也就是20分钟。可以说,恢复高考的决定,是小平同志主持的这次科教座谈会的压轴戏。这次座谈会就在高潮当中结束。
综合《辽沈晚报》和《南方都市报》文章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