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福宁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022

朱德为何自嘲一辈子没吃饱饭

$
0
0
在中南海,朱家是比较有名的困难户,据说,当年住在中南海的中央领导干部中,朱德、刘少奇、陈云这三家是有名的困难户,原因都是家庭成员多,需要接济的亲戚多,而朱家尤甚。

 

中央办公厅曾设法给予他们补助,但他们都回绝了,有的则在得知补助后,逐月退还了。

 当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共中央最高领袖,定的是一级工资,但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他们拿的都是四级工资,也就是400多元。绝大多数人的工资,都是随着参加工作的年限而递增,而这几位最高领袖,又响应了毛泽东的倡导,工资实行“递减制”。

 和党政干部相比,军队干部的薪金要稍微高些。朱德功高德劭,完全可以拿元帅的工资。但他以已经不在军队中担任实际职务为由,坚决不拿元帅的工资。

 这样一来,他和康克清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才顶一个元帅的工资。两位老人日常生活,再加上十几个孩子的吃、穿,上学的费用,还要接济家乡的亲戚等,有限的工资就变得紧紧巴巴了。

 刘武回忆说:“我记得是七十年代,爷爷曾感叹地说:我这一辈子没吃过饱饭!我不理解是什么原因,就问我妈说,爷爷生活条件这样子,总比老百姓要好一点,他自己为什么说他吃不饱饭呢!后来,我妈妈解释说,因为战争年代,不管长征也好,抗日战争也好,解放战争也好,没什么吃的。解放以后他又得了糖尿病,想吃也不能吃了。”

 川人好吃,会吃,能吃。但朱德却享不了口福了。

 刘建笑道:“因为他有糖尿病嘛,不让吃辣的、油的、甜的,炒菜都是给他单列出来,四川人炒菜要放糖,要放辣椒,他的菜不能放辣椒,也不能放糖。”

 我问:“他是哪一年发现糖尿病的?”

 刘建看看父亲刘铮,然后说:“我们懂事时他就已经有了,好像是40年代发现的。”

 刘建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

 “我们坐到一起听爷爷给我们讲故事,讲一会儿他就把手伸到旁边的饼干盒子里,里面装的是烤的面包干、馒头干,那是在锅炉旁边烤好的,他从里面掏出一块,咔吧咔吧地嚼,就是啃馒头干。”

 在刘建的记忆中,当年,经常在中南海食堂吃饭的中央领导有刘少奇、杨尚昆和朱德三家,杨尚昆一家只有四个人,老两口和老二杨绍明、女儿妞妞。而朱家则是老少十几个,相比较朱家的饭菜质量自然要差很多,只能吃大锅菜,而且常常不见荤腥。康克清为了保证朱德的营养,每次给他单独做一点相对好一点的菜。结果,菜一上桌,十几双小眼睛立刻馋巴巴地望着,朱德也舍不得吃,只好就分了,每个孩子吃一点。有时,邻桌的杨尚昆看到这种情况,便主动端着自己的菜过来:“来来来,换一换,把你们家的菜给我一些。”就把自家的扒拉着给了一群孩子。

 刘建笑着讲:“1979年,杨尚昆在广东当省长,我去看他,聊天的时候还说这个事呢,他就乐,他说,你们家那么多人,眼睛都红了。我们看人家吃好菜眼睛红啊。”

 一次,廖承志和夫人经普椿到帅府拜访,俩人聊得很热烈,时近中午,康克清就说:“时间不早了,你们就在这吃饭吧。”

 因为廖承志同样有糖尿病,而且心脏也不好,夫人经普椿不想让他在朱家吃饭,说:“我们还是回家吃饭去”。但廖承志却高兴地说:“好!老总请我吃饭,那我就留下吃饭了。”

 其实,他主要是想在外面能吃点好的,因为他在家里也是受到严格限制的。

 廖承志兴奋地说:“我能不能吃点回锅肉啊。”

 康克清说:“我们这个孙子也好吃肉,刘建,你赶快去告诉师傅,做一份回锅肉。”

 一会,师傅上了挺大一盘回锅肉。廖承志一看乐了,高兴地吃起来了。他这一吃,让陪客的朱德馋得不得了,眼睛一直在盯着那盘子,想吃又不敢吃,因为康克清在一旁看着呢。还是刘建,乘奶奶不注意,赶紧夹了一片给爷爷送到嘴里。朱、廖二人相顾一视,呵呵地乐起来。

 朱敏曾回忆说:

 “父亲始终保持着战争年代的俭朴作风。他每顿饭差不多都是一碗米饭、一小盘素菜、一小盘自己家里腌的泡菜,另一盘菜里几片肉,一小碗汤。他的衣着也很简单,几件较好的衣服只有接见外宾或外出时才穿,一回到家里就换上旧衣服。他的内衣、毛巾都破到不能再补、无法再用时才换新的。他床上铺的褥子、床单,盖的被子也都用了二三十年,上面打了不少补丁。他对我们说:衣服被子只要整齐干净,补补能穿能盖就行,何必买新的?给国家节约一寸布也是好的。这比战争年代好多了,那时一件衣服要穿好多年。

 父亲不肯要任何特殊照顾,不愿让国家为他多花一分钱。三年困难时期,家里由于来往客人多,粮食亏了五十多斤。工作人员想让机关补上,父亲坚决不同意。他坚持和全家人一起吃菜糊糊,硬是用“瓜菜代”的办法把所亏粮食补了回来。”

 自嘲一辈子没吃饱饭的朱德,曾专门请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吃过一次饭。

 朱德和徐特立是好友,两人经常一起散步,谈诗论文。两人年龄正好相差10岁。1963年1月29日,两人在桂林爬上叠采山后,彼此还唱和了两首诗。朱德赠徐老诗为:

 徐老老英雄,

 同上明月峰,

 登高不用杖,

 脱帽喜东风。

 徐老步韵和诗一首为:

 朱总更英雄,

 同行先登峰。

 拿云亭上望,

 漓水来春风。

 一次,两人谈论完了,朱德跟徐老说:

 “今天我请你吃顿好饭吧。”

 徐特立说:“你这个穷老抠,能有什么好吃的!”

 “你不用推辞,保你满意。”

 “那我就打扰了。”

 徐特立知道朱德的饭食不强,有时看到他粗茶淡饭,还会劝几句,说年纪大了,需要讲究点儿营养啦。今天朱德要请客,莫非真的弄来了什么好吃的东西?

 很快,一盘子烧饼和两大碗豆腐脑儿端了上来。

 徐特立禁不住笑了:“这就是你朱总司令、国家副主席招待贵客的上等好餐吗?”

 朱德:“你先不要妄加评论,吃完了再说。”

 徐特立:“我算服你啦!”

 ……

 其实,注重节俭,反对奢侈,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共性,只不过每个人的所作所为不同而已。 摘编自《开国元勋家庭生活:帅府家风》作者:肖伟俐

博主推荐:

揭秘古代后妃殉葬如何处死?  

古代妓女恐怖的水银避孕法过程  

毛泽东怎样对待自己的三位前妻 

古代女犯刑前先失去处女身(图) 

慈禧害死光绪皇帝用的是什么毒药?  

文革当众开膛剖肚女演员(图) 

清末妓院头牌姑娘有哪些技能 

毛泽东派在林彪身边的线人谁 

张国焘长征中有没有想过武力解决毛泽东? 

周恩来眼里的中国第一美女(照片)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淫诗 

“军神”刘伯承和三个妻子的传奇 

日寇对中国妇女暴行罕见老照片 

国军16岁军妓每月接客千余次(图)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02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