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福宁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022

17岁康克清嫁43岁朱德称长征如散步

$
0
0

17岁康克清嫁给43风朱德 称长征如散步

长征中有一条规定,女红军跟丈夫每周只能有一天在一起,但落实这个规定时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朱德及其23岁的妻子康克清。在长征中,他们几乎一天没分开过,康是战士、优秀的射击手,身带两枝手枪和一枝毛瑟枪。有时她肩扛三四枝步枪,以帮助劳累的战士,从而做出了表率。康克清是渔民的女儿,身体健壮。1929年1月,就在朱、毛撤离井冈山之前,她在井冈山与朱德结了婚,当时她才17岁。朱德这时已43岁。朱的原妻伍若兰是一位革命妇女,已于1928年遭国民党杀害。康克清从15岁起就一直在井冈山战斗。像大多数妇女一样,她分到了一匹马,但她很少骑。她背着额外的枪支徒步行军。长征结束后,她对海伦。斯诺说,她觉得长征并不十分艰难,“就像每天出去散散步一样”。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

“长征结束后,她(指康克清)对海伦·斯诺说,她觉得长征并不十分艰难,‘就像每天出去散步一样’。”

岁月流逝了近半个世纪,康克清对于长征的感受,却一直没有改变。1984年11月2日,康克清在接受索尔兹伯里采访时说:“我确实对海伦·斯诺说过,长征就像在野外散步一样。”对此,索尔兹伯里这样评述:

“在她的同伴中,不论是男的还是女的,与她有同感的人却并不多,大多数认为长征是一次艰巨而又危险的行动,自始至终都是如此。”

言为心声。长征本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历时整整两年的艰苦长征,不仅要在与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几十万大军浴血奋战中求得生存,还要在极其艰难困苦的雪山草地、饥寒交迫的境况下求得生存,这在中外战争史上以及人类迁徙史上都是罕见的。然而,康克清的“长征就像散步”之说,却别具一格,独领风骚。乍一听,很是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如此艰苦卓绝的长征,在她的心目中却变得这样轻松愉快,居然像游山玩水一般“在野外散步”。

长征途中,康克清事实上也吃够了苦头,饱受疾病折磨,尤其是恶劣的自然环境之苦。艰苦而又曲折的漫漫征途,怎么说也不会“像在野外散步一样”!康克清也曾这样述说:

“我想在长征中,最困难的地方该是四川的卓克基和毛尔盖。在这两个地方,我们一点儿吃的东西都没有,只好用生麦、青草和树皮充饥。……在草原上,蛮子的骑兵时作袭击,我们的战士又因天气奇冷,不能发挥战斗能力,在这时候,许多身体衰弱的都死去了。”

这一段口述实录,指的是1935年7月,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由两河口爬雪山到卓克基,再由卓克基经黑水芦花到毛尔盖,部队连日在人烟稀少的藏民地区艰苦行军,时值青黄不接之际,粮食奇缺,指战员受到严重的饥饿威胁。当时,两个方面军总共十几万人马,先后在这一地区滞留多日,有的长达一个半月之久。为了筹足过草地的食物,红军总司令部不得不命令各部队收割藏民的青稞,以筹备足够的粮秣。那些尚未完全成熟而勉强可以割来食用的青稞,“上自朱德总司令,下至炊事员、饲养员,都一齐动手,参加割麦的运动”,朱德“不仅同战斗员一样割麦和打麦子,并且割下以后从一二十里远的地方,挑五六十斤回来”。

为了谋求数万大军的生存,朱德不只是以身作则收割青稞,他还组织了一个“野菜调查小组”,带领大家到野外寻找一些认识的、可吃的野菜,采集回来,洗干净,煮着吃。同时又动员大家去找挖野菜,以弥补粮秣不济之急。1936年继续长征北上时,朱德还曾组建了一个“野菜委员会”,吸收医务、炊事人员和当地老农参加,由他亲自领导带队,寻找出可供食用的野菜20多种,并编写成《吃野菜须知》的小册子发至连队。同时要求基层连队组织成立了野菜组、捕鱼组、打猎组,想尽一切办法同饥饿作斗争。他还身体力行,带头撕羊毛、捻毛线、织毛衣毛袜等御寒衣物,千方百计地克服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困难,战胜康藏高原上的风雪严寒。

跟随朱德南下川康边的康克清,当时也摆脱不了饥寒交迫的艰难困境。先后两次翻越夹金山的情景,就足以使她感受到长征中的辛酸苦辣。1935年6月,第一次翻越夹金山时,由于高原反应严重,她是在李伯钊等人的扶助下,双手拉着一头骡子的尾巴,一路上摇摇晃晃、跌跌撞撞,总算是翻过积雪茫茫的夹金山。第二次翻越夹金山时,正是1936年初春时节,高原上冰天雪地,冷得出奇。红军在向甘孜地区转移的途中,经达维、懋功至丹巴,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不巧的是,康克清这时突然病倒了,一连数日高烧不退,昏迷不醒,一步也不能走动。更为严重的是,张国焘的一个亲信要将她留在当地的一户老百姓家中,名义上说是照顾她“休息养病”,实际上是要将她与总司令彻底分开,排除出红军的战斗队列。在此危急关头,多亏肖成英骑马送信给朱德,这才将她从危难中挽救出来。朱德决定让她跟着部队走,走不动就抬,用担架抬着走。翻越夹金山时,因为山路陡峭冰雪载道而不能抬担架,可她又昏昏沉沉、虚弱无力,也不能骑乘牲口,无奈之下,就只好采取马拉雪橇的办法,让她躺在担架上,由一头骡子拖着翻过了夹金山。过了夹金山,又以同样的方法,翻过了丹巴至道孚之间更为高峻艰险的,被当地藏民称为“神山”的折多山主峰党岭。

仅此而言,能说康克清没有吃过“爬雪山过草地”之苦,“像在野外散步一样”轻松愉快吗?而康克清,却怀着十分乐观的心态,一面以革命者无所畏惧的战斗精神,沉着冷静应对眼前的艰难困境、凶险敌情;一面又以坚定的信念和快乐的情趣,在行军沿途观察和欣赏美好的风光景色。

康克清曾向索尔兹伯里坦然相告:“我很善于走路和骑马。我总走在一群人前面几十米,这群人中有蔡畅和几位留过学的党员。他们整天谈论他们的经历,谈论在国外的学习情况,吃过的好东西以及去过的地方。他们每天谈呀,笑呀,还开玩笑。和他们在一起感到鼓舞。他们不断地说笑,有时还唱《马赛曲》。我确实对海伦·斯诺说过,长征就像在野外散步一样。与这么多有意思的人在一起,我还能说什么呢?”

如此轻松愉快的切身感受,这般美好有趣的生动体验,从而形成那样一句别开生面的长征绝唱。

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情景,对朱德来说,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长征路上,朱德身体强健,一路上就没病过,他“只有一个担子,一个人,一匹马,一个马夫,四个特务员。每天差不多是走一半路,骑一半马。人还是感觉得很爽快,不感觉如何愁闷”。他“没有坐过担架,一直到草地,才害了一次感冒病,坐了五里的担架,坐得不舒服,就下来骑马了”。他的“脑筋也是与身体相同,问题就从来没有放松过,处处想得到,也想得远。就是怎样困难,也解决得开。从来就没有认为什么是没有办法的,相当的有点乐观主义”。

感觉“很爽快”也好,不觉得“愁闷”也罢,都归结于“乐观主义”这一根本因素。他“处世,对人也是乐观的”。他的乐观主义,在对过草地的赞美中抒发得淋漓尽致。他认为“死气沉沉的样子,是过不去草地的”,“在草地上,生活上,那可以说是人生极大的最艰苦的阶段了。但我觉得是很有味道”!总司令不禁这样自述:“当过草地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是困难极了。我还认为是很好玩的。有草有花,红的花,黄的花,都很好看。几十里地里都是,还有大的森林和树木。草又是青青的,河流在草地上弯弯曲曲的,斜斜的一条带子一样,往极远处拐了去……牛羊群在草地里无拘束,也是极有趣的。也许因为我自己带着乐观性吧!”

朱德的思想原动力,乃是革命的乐观主义——乐以忘忧,乐天知命,乐此不疲,乐在其中。愉快喜悦的一个“乐”字,既是乐天派人物性格的生动体现,也是革命英雄气概和长征精神的一个方面。朱德两年间三过草地,他一面割青稞、挖野菜、捻毛线、织毛衣以求生存;一面又以自己的乐观性观摩和享受大自然的秀美风光,草地上的自然美景也在吸引、激励和鼓舞着他前进的脚步。

在美国女作家尼姆·威尔斯的笔下,“康克清是最令人感兴趣的人物”,她“一见到康克清就有好感”:“她的性格惹人喜爱,圆圆的脸盘,容貌端正秀丽,长着一双浅褐色的杏仁眼和一排整齐洁白的牙齿”,“她的身材高于一般人,体格健壮匀称,举止沉着稳重。……她是健美的化身,晒黑了的脸上和红润的双颊上光华常在,流露出诚挚的神情”。这位长征过来的总司令夫人,她不只是以“诚挚的神情”道出了长征对于她如同长途“散步一样”的绝唱,同时也揭开了之所以有此绝唱的内在根源:

“朱德给我的影响非常大,不过,他不仅是影响我一个人……”

终于道破了天机,揭开了一个不可理解的谜团。康克清的长征“散步”之说,原是从朱德的乐观精神潜移默化而来的,正好应了“夫唱妇随”这一成语。朱德在长征中的言传身教,不只是落实在她的行动中,同时也渗透在她的思想灵魂深处。从她对于长征的感受和回忆中,同样也使人看到红军总司令老当益壮的伟大身影。当然,朱德总司令的影响力量之大,不仅限于康克清一个人。

博主推荐:

揭秘古代后妃殉葬如何处死?              毛泽东怎样对待自己的三位前妻 

古代女犯刑前先失去处女身(图)      邓小平前妻惨死前苏联内幕  

文革当众开膛剖肚女演员(图)          清末妓院头牌姑娘有哪些技能 

毛泽东派在林彪身边的线人谁             张国焘长征中有没有想过武力解决毛泽东? 

周恩来眼里的中国第一美女(照片)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淫诗 

“军神”刘伯承和三个妻子的传奇        日寇对中国妇女暴行罕见老照片 

国军16岁军妓每月接客千余次(图)   梅兰芳娇妻下嫁杜月笙内幕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02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