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0年4月初召开的一次常委会上,胡耀邦又一次提出了为刘少奇隆重召开追悼大会的问题。具体时间倒好商量,但按什么规格来办,却产生了不同意见。邓小平干脆地说道:“一切按国家元首逝世后的待遇搞,地点选在人民大会堂。我们既然为刘少奇同志平反,就要拿出真正的大气势来嘛! ”
十一届五中全会时,为刘少奇平反的决定刚刚传达下去,一部分人中思想相当混乱。有人反对平反,认为违背了毛泽东思想;有人认为平反说明毛泽东思想错了。公开为刘少奇平反,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做好冤案昭雪的宣传工作。
1980年3月12日,胡耀邦出席中宣部部长交接会。这是他最后一次以中宣部部长的身份作讲话。他特别嘱咐宣传系统在刘少奇平反昭雪宣传上要注意的问题。
据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刘回年同志在其回忆录《重大事件亲历》一书中回忆:
胡耀邦同志早就给新华社打过招呼,要求抓紧准备好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报道。中央要求写一组推翻强加在刘少奇同志头上 “叛徒”、“内奸”、“工贼”三顶帽子的重头文章,在刘少奇追悼大会前发出。总社决定由我牵头,和几位政治记者一起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在中央组织部翻阅了所有重新调查取证的材料,抓紧时间,写出了《工人阶级一位勇敢的战士——刘少奇同志在一九二五年》《在反帝斗争中建立功勋——刘少奇同志在一九二七年》《满洲省委的卓越领导者——刘少奇同志在一九二九年》三篇长篇通讯。这三篇稿子送审后,于3月12日、16日、21日先后播发,全国各大报纸在显著位置刊用,《人民日报》还在每篇稿件前加了很长的按语。这些按语,据说是胡耀邦同志亲自加的。
3月23日,在接见出席中国科协“二大”的全体代表之前,胡耀邦在休息大厅里问华国锋:关于少奇同志那三篇文章怎么样?华国锋连说三个“好”,胡耀邦便说:“林彪、‘四人帮’控制舆论大权,批了少奇同志整整十多年,发表了数百万、上千万篇文章,我们只用三篇文章就把他们的彻底推倒了。 ”
根据五中全会精神,《人民日报》要写一篇为刘少奇平反的社论,这是一篇难做的文章。社论要涉及毛泽东,涉及他在刘少奇冤案问题上的错误,同时还要维护毛泽东的形象。
《人民日报》以评论部主任范荣康为主的写作班子,前后花了70天,修改11次,最初送审稿标题为 《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论为刘少奇平反的重要意义》。1980年4月3日,代表中央主管宣传的胡乔木找《人民日报》负责评论工作的同志谈话,将社论原题目改为《恢复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论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重大意义》,就社论主题思想,文章框架谈了他的意见。
社论最后经胡乔木审改后报送胡耀邦。1980年5月16日,在“五一六通知”通过14周年之际,《人民日报》为刘少奇平反发表社论,公开承认这是“我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我们党所犯的一项严重错误”。
胡耀邦在多个场合明确提出为刘少奇召开隆重的追悼大会,并就召开的时间、规格等问题,和华国锋、邓小平等人多次进行沟通。在党内和社会上思想并不一致的情况下,及时举行追悼会政治意义重大。
在1980年4月初召开的一次常委会上,胡耀邦又一次提出了为刘少奇隆重召开追悼大会的问题。具体时间倒好商量,但按什么规格来办,却产生了不同意见。邓小平干脆地说道:“一切按国家元首逝世后的待遇搞,地点选在人民大会堂。我们既然为刘少奇同志平反,就要拿出真正的大气势来嘛! ”
5月17日下午,刘少奇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参加了追悼会。邓小平代表中央致悼词,正式宣布:“党中央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根据确凿的证据,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彻底推倒了强加在刘少奇同志身上的种种罪名,郑重地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
5月16日是“文革”开始的日子,“文革”最大的“成果”之一是打倒了刘少奇。刘少奇追悼大会选在5月17日举行,具有强烈地否定“文革”的政治意义。老年生活报 盛平
博主推荐: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