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福宁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022

周恩来对比刘伯承和邓小平 称更欣赏谁

$
0
0

建国初期,周恩来问薄一波,对刘伯承和邓小平的工作方法怎么看?薄一波更想知道周恩来的看法,就反问道:“总理,您看呢?”周恩来认真地说:“根据我多年的观察,他们两人工作方法各有特色,邓小平同志是‘举重若轻’,伯承同志则是‘举轻若重’。”薄一波进一步又问:“那么这两种工作方法您更喜欢哪一种?”周恩来坦率地说:“从愿望上说,我更欣赏邓小平同志的‘举重若轻’。”

在周恩来主持“批林整风汇报会议”期间,专家们根据他的病情,会诊制定手术治疗方案,并上报中央,等待批准。

在等待报告批复阶段,邓颖超请了中医为周恩来号脉调配方子。她希望通过中药调理,增强免疫力,对癌细胞起到遏制作用。

自从治疗方案报告递上去后,医护人员也希望西花厅的“快”效率能体现在这份治疗报告的批复上。然而,治疗报告并没有像医生们期待的那样很快批下来,这让医护人员心急如焚。他们还没有给总理作检查,连病灶部位、大小、症状,这些最起码的病情都不知道,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对得起总理,怎么向全国人民交代呢!

保健大夫抓住陪同周总理开会的机会,向能为周恩来治疗问题在中央会议说上话的人求助:“再不抓紧治疗,总理迟早会尿血的,那时再治疗就晚了,晚了啊。”可是,报告一天批不下来,医生就一天无法进行治疗。

保健医生只能根据国外一条“每天喝十杯水以上的人,患膀胱癌的危险性是每天最多喝五杯水的人的一半”的科学研究,建议周恩来多饮水。多喝水,这一简单要求在周恩来这里也是难以完成的。因为多喝水就要多解手,他不仅觉得占用时间,也觉得在外交场合是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医生希望多喝水的辅助治疗也成了难以实现的“奢望”。但是医生们还是说服了周恩来。他同意8月4日到北京西部的玉泉山边工作,边休息。

可是大家住进玉泉山才发现,这么好的环境对于周恩来来说只是换了一个工作地点,工作量丝毫没有减少。

卫士长的日程表上这样记载一周的安排:主持四个会议;会见两个国家元首。也就是说,休息中的周恩来六天处理了六件国事与外事。

日历翻到1972年8月9日,周恩来一天也不能在玉泉山多待了。他必须返回西花厅,因为8月10日,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就要在北京召开。这是“文化大革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讨论科技工作的会议。

周恩来对此会议非常重视。几天后,会议形成的《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纪要(草案)》,经国务院批准,向各省、市、自治区及国务院有关部门作了传达。

不管大家如何恐慌和担忧,周恩来却不断加快工作的节奏,希望全国稳定的局面能按照他的意愿而发展。

8月中旬,周恩来的日程表上多了一个熟悉且敏感的名字——邓小平。

起因是毛泽东转来一封信。信是邓小平8月3日写给毛泽东的。邓小平在信中揭发、批判了林彪、陈伯达,并表达愿意继续为党为人民为国家再做些工作的愿望。

毛泽东仔细阅读了邓小平的信,内心受到了触动。他提笔在邓小平的来信中批示道:

请总理阅后,交汪主任印发中央各同志。邓小平同志所犯错误是严重的,但应与刘少奇加以区别。(一)他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即邓、毛、谢、古,是所谓的毛派的头子。整他的材料见《两条路线》《六大以来》两书。(二)他没有历史问题。即没有投降过敌人。(三)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除此外,也不是一件好事都没有做的。例如率领代表团到莫斯科谈判,他没有屈服于苏修。这些事我过去讲过多次。现在再说一遍。

毛泽东这大段的批语也在周恩来心头滚过一股热流,“毛派的头子” 一句简单的比喻,说明毛泽东不忘邓小平在历史关键时刻,不惜遭受政治迫害,坚持对理想的信仰,与他并肩站在一起。

毛泽东的批语也直接反映了他对“文化大革命”的看法与评价,在周恩来心里产生震动是不言而喻的。他马上意识到邓小平复出的机会即将出现,而他恰好正值身体进入“危急时刻”,需要一位理想的人选来接一国总管家的“班”。

毛泽东此时的批示无疑是“雪中送炭”。

有了毛泽东的批示,周恩来马上开始着手扫清各种“人为”障碍,为邓小平铺平通往中南海的道路。

8月15日,这是周恩来接到毛泽东批示的第二天,他就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传达了,并把这个批示印制了若干份,让与会政治局委员人手一份。会议之后,周恩来以中共中央的名义通知江西省委,宣布对邓小平解除监视劳动,恢复党的组织生活,搞一些参观访问、调查研究形势的活动,以便尽快感受外界时局的变化,邓小平终于结束长达三年的“软禁”生活,与夫人卓琳一起走出南昌市郊区新建县望城岗的“将军楼”,顶着一路酷暑,到江西瑞金、景德镇、湖南韶山等地进行参观和调查。周恩来欣赏和看重邓小平的才干由来已久。建国初期,在一次会议间歇聊天时,周恩来问薄一波,对刘伯承和邓小平的工作方法怎么看?薄一波更想知道周恩来的看法,就反问道:“总理,您看呢?”周恩来认真地说:“根据我多年的观察,他们两人工作方法各有特色,邓小平同志是‘举重若轻’,伯承同志则是‘举轻若重’。”薄一波进一步又问:“那么这两种工作方法您更喜欢哪一种?”周恩来坦率地说:“从愿望上说,我更欣赏邓小平同志的‘举重若轻’。”摘编自:《老年生活报》2015年1月23日第7版,作者:顾保孜,原题:《毛泽东“雪中送炭”的批示》

博主推荐:

揭秘古代后妃殉葬如何处死?              毛泽东怎样对待自己的三位前妻 

古代女犯刑前先失去处女身(图)      邓小平前妻惨死前苏联内幕  

文革当众开膛剖肚女演员(图)          清末妓院头牌姑娘有哪些技能 

毛泽东派在林彪身边的线人谁              张玉凤与毛泽东不能说秘密 

周恩来眼里的中国第一美女(照片)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淫诗 

“军神”刘伯承和三个妻子的传奇        日寇对中国妇女暴行罕见老照片 

国军16岁军妓每月接客千余次(图)   梅兰芳娇妻下嫁杜月笙内幕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02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