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福宁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022

青年朱德为什么要偷看“禁书”

$
0
0

那天来查禁书的人,本身就没文化水平,他从朱德手中拿过书来,装模作样地把书翻了翻,还一连说了好几遍,“是本好书,是本好书”。

位于昆明市翠湖西侧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云南革命党人培植革命力量的重要场所,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学习军事、追求革命的起始站。

这里记述的是朱德九十三年前的几件事,是我陪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刘学民老先生在昆明搜集朱德早期事迹时了解到的。

改名考学

朱德的名字与云南陆军讲武堂有着一段因缘。在朱家,朱德这一辈是“代”字辈,因此父亲给他取的名字叫朱代珍,读私塾时先生给他取的字为玉阶,参加县里的科举考试时用的名字是朱建德。

1909年春节刚过,朱德便从四川仪陇马鞍场琳琅寨李家湾的家中出发,在成都与一位同学结伴,历时70多天,行程3000多里,到昆明投考刚创建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在当年夏天进行的讲武堂首次招生中,朱德没有被录取,而比他的分数还要差一些的那位同学却榜上有名。后来,还是那位同学告诉了其中的奥妙。原来讲武堂录取新生,内部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要优先录取云南人。他的那位同学就是在报名时悄悄将成都籍贯改为云南昭通籍贯才被录取的。朱德吸取了教训,在当年年底的报考中,将自己的籍贯改为“云南临安府蒙自县”,同时又将自己的名字由朱建德改成朱德,这才被云南陆军讲武堂录取了。

师生情谊

当时,讲武堂的总办,也就是校长,叫李根源,只比朱德大8岁。李根源是著名的爱国人士,当校长前6年,便在日本加入了同盟会。平时,李根源以严格的方式训练学生,并给他们灌输一些革命的思想。朱德从中受到了许多革命的启发,认定李根源是自己可以信任的老师,于是便积极寻找机会,与李根源接触。朱德入校不久,也秘密加入了同盟会。当时的同盟会在讲武堂分为两个部分,教官为一个部分,学员为一个部分,七八个会员组成一个小组。平时,小组和小组之间,会员和会员之间,都不能直接联系。李根源也注意到了品学兼优的朱德,给了朱德很多锻炼和展示才华的机会,凡是全校性的会操和接受检阅,李根源总是指定由朱德来指挥和喊口令。在当时,朱德和李根源完全称得上是志同道合的同志。朱德与李根源在讲武堂结下的友谊一直延续了半个多世纪。我在许多地方都看到过这样一张照片,那是新中国成立后李根源到北京参加政协会议,已成为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人的朱德去看望李根源时记者抓拍的。照片上,李根源坐着,朱德躬身问候。1967年7月,李根源86岁寿终时,是朱德为他主持的追悼会。由此可见李根源对朱德的影响。

巧看禁书

考入讲武堂,朱德利用一切时间如饥似渴地读书,操练之余和节假日,都不肯懈怠。那时,各种宣传鼓动革命的进步书刊秘密传入讲武堂,在同盟会会员中相互传看。这一切引起了云南当局的注意,总督下令秘密追查。于是一些扮成军人的地痞进入讲武堂捉拿看禁书的进步军人。有一个星期天,同学们都外出玩去了,朱德一人在安静的宿舍里看书,由于他一时入了迷,有一个生人闯进来,朱德都未察觉。来的这位生人恰是查禁书的。他见朱德读得如此着迷,断定读的一定是禁书。当时朱德读的确实是一本进步书籍,只不过这本书已被朱德包装过了。这时的朱德已经有了革命的经验,凡是传到他手上的进步书籍,他都要重新制作封面,以便掩人耳目。来人问朱德看的是什么书,朱德便把书合起来,露出《三国演义》的封面说,看的是《三国》。巧的是,那天来查禁书的人,本身就没文化水平,他从朱德手中拿过书来,装模作样地把书翻了翻,还一连说了好几遍,“是本好书,是本好书”。后来,这件事还在讲武堂衍生成一句歇后语:玉阶兄看《三国》———蒙人。

朱德1910年2月正式进入讲武堂学习,到第二年的7月提前毕业,只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生活、学习了一年多时间。然而,这一短暂的经历,却给朱德的一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02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