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记载:当年雕刻卢舍那大佛前,工匠送给武则天很多画样稿,武则天都不满意,最后工匠灵机一动,按照武则天的模样,制出一幅样稿,武则天当即拍板,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卢舍那大佛。所以说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则天的画像雕刻的,你可以想象武则天的端庄美貌。
历史,是用口头文字和书面文字记载下来的。
根据怪胎的看法,在一切有关历史的书面文字中(尤其是史官笔下的书面文字),都难免会渗透进权力的改造。在一切有关历史的口头文字中,则充满着非权力的改造。
于是,一切历史的本来面目,都会在文字中被扭曲变形,而不得不成为另一个形象。
这个道理,也许古代的帝王早已经心知肚明,因此就另辟蹊径,采用文字以外的一些东西南北作为不太扭曲变形的载体。
北魏以来,许许多多从穷困王朝、繁华王朝骑马坐轿而来到了香山、龙门山的皇帝们,首先拜倒在龙门石窟佛祖的脚下,紧接着,爬起来就命人开窟、凿石,塑造自己,以求留住至高无上的皇权形象威势,并且奢望着永恒。
武则天同样未能免俗,也凿了一尊皇帝佛。尽管岁月留痕,或多或少会蒙尘,然而,据说洛阳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还是被改造最少的一件历史物证——据说啊,据说那尊主题为“光明普照”的慈悲佛愬,乃是根据武则天的本来面目塑造出来的偶像。
那石雕的形象难道真的就是武则天的本来面目吗?这个问题,至今已经无从考证,恐怕只有天才能够回答了。
站在17.14米的卢舍那大佛下仰望,有人会感觉那个形象“相好希有、鸿颜无匹、大慈大悲、如月如日、重如泰山”,高、大、全;有人会觉得那个形象“阴险狡诈、毒如蛇蝎、十恶不赦、大奸大诈、轻如鸿毛”,是典型纯粹的“假、大、空”。
据有人考证,武则天身短1.7米左右,体重不超过120斤,应该算是一位小女人,却塑造成17米高、重1,200,000斤以上的超大型石像,不是“假、大、空”是什么?
给人们同样感觉的,还有无字碑。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跟自己的皇后即后来的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坟墓,座落于西安西北郊乾县的梁山。并排矗立着两块高8米左右的墓碑,第一面是“述圣碑”,由武则天撰文5000余字、唐中宗书写、石匠雕刻,用以歌颂唐高宗的文治武功;第二面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
无字碑乃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达100多吨。此碑,未题碑额,无碑名,所以又叫“无名碑”。时至今日,这无名碑可太有名了。在无名碑的碑首,雕刻家采用了镂雕、链雕、浮雕、透雕、圆雕等各种技法,刻出来了八条螭龙,巧夺天工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层次分明,筋骨裸露清晰,静中寓动,栩栩如生。无字碑的两侧作了俩升龙图,各做一条腾空飞舞的巨龙,线刻而成,龙腾若翔,蠢蠢欲动。碑座的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或称“狮马相斗图”),其公马屈蹄俯首,蓄势待发,深藏不露;雄狮则昂首怒目,狮视眈眈,恨不得一口咬掉公马胯下又长又大的东西。
无论是流连于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前,还是徘徊于乾陵无字碑后,我怪胎在沉思当中,一点点都感觉不到1000多年前历史上那位令人垂涎三尺令人的老二勃起三五寸的奇特女人肉体的本来面目,我感觉到的仍然是,权利在扭曲变形着一切,金钱在放大浮夸着一切。
我怪胎想问:武则天,你文则地吗? 纹坛怪胎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